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69

了一千人。

随着高薛大军逼近荥阳,为保大晋皇室,当时荥州折冲府的折冲都尉以一半兵力拖住高薛三日,另一半兵力在短暂的三日之内以十去七八的代价将延和帝护送至蓬莱境内,余下十之二三的折冲府兵与蓬莱折冲府合兵,合兵之后又保护延和帝到达长江边,他们在长江边与高薛周旋了七日之久才护得延和帝安然渡过长江天堑,到达建宁城外之时,合兵只余下了五百人,其中隶属荥州折冲府的府兵包括姜原遂在内只剩下了五人。

如今这五人同姜原遂一样,都在长水军屯田。屯田的长水军一共两千人,以两百人为一团,每团一名校尉担任主将,共有十名校尉,这十名校尉皆是在南渡途中建有功勋之人,其中姜原遂以斩杀敌军五十三人的功绩位列长水军诸将之最,加之他为人端方,处事公正,凡事又一马当先,长水军上下都对他十分信服。

夏收以后,长水军的十名校尉自告奋勇帮助大伙儿清理田中稻杆,姜原遂已经连续劳作了十余日,可他却一点疲惫之色都没有,他在荥州折冲府时,折冲校尉曾经赞过他体魄强健,是天生的军士。

天生的军士在长水村蹉跎了二十年之久,同他一道来的许多战友都已经自暴自弃,认命地老老实实当一个被朝廷遗忘的带有军籍的农民,可是姜原遂依然坚持着年轻时在折冲府的习惯,哪怕收种期也会每天练上两个时辰的刀枪,也因此,他的体魄并未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衰退,在其他人纷纷累瘫时,他依然速度不减地清理着稻杆,一边清理着稻杆,一边在脑中默背在荥州时读过的兵书。

虽然那些兵书他早已烂熟于心,但是他怕自己忘了,也为了温故而知新,所以平时干活时总是时不时地在心中默背。

“阿郎?”姜原遂的妻子华幺娘在田边唤了好几声,他都没有听到。

华幺娘是蓬莱人,原先嫁过一人并诞育过一子,丈夫与儿子都死在高薛人手中,家破人亡后跟着南渡的队伍来的建宁,南渡的人中像幺娘这样的人老弱妇孺有不少,朝廷在划定长水军屯田的地方时,顺势划了一个村的地方给这些人居住,叫做北侨村。

北侨村紧挨着长水村,里头尽是些老弱妇孺,每年播种收获之季,姜原遂都会带着长水军去北侨村帮忙农桑,让这些老弱妇孺有粮食可吃,不至于饿死,一来二去,幺娘便同姜原遂熟识,受过姜原遂不少恩惠。后来在同袍的撮合下,幺娘就成了姜原遂的妻子,成亲后二人有一子名唤姜尚川,如今在左监门卫中任职。

“三嫂,三哥怕是又在想事儿,没听到,我去叫叫他!”坐在田边休息的一名长水军校尉起身奔向姜原遂,“三哥,三哥,三嫂叫你!”

姜原遂在家中行三,家中曾唤他“三郎”,也是因为此,大家才唤他“三哥”。

姜原遂被惊醒,缓缓转身,看到幺娘正站在田边朝他招手,他将镰刀收回腰间,大步朝幺娘走去,“幺娘,你怎么来了?”

走到近前,接过幺娘递过来的水囊,姜原遂大口大口地喝了不少水,用手背一抹,低头发现田埂上放着一只篮子,有抬头看了看天色,才发现已经到了午时。

幺娘放下水囊,揭开盖在篮子上的麻布,将带来的午饭给每个人都分了分,午饭很简陋,是掺杂了野菜的黄皮饼子,不过虽然简陋,胜在量多,能吃饱。

姜原遂拿起一只饼子,坐在田埂上啃食,幺娘将水囊收进篮子中,等着一会儿带走,这时,田埂那一头传来了洪亮而陌生的声音。

“你们谁是姜原遂?”

姜原遂应声望去,来人穿着铠甲,看制式,像是左威卫的人。

第034章 穹庐

戚晏清依言让萧季绾拜了师, 拜师的地方就在竹林外的映星潭,拜师之礼也很简单,萧季绾向戚晏清嗑了三个头, 又奉上一杯山中清泉煮成的清茶, 便算完成了拜师。

拜师之后, 萧季绾对戚晏清的称呼也从“先生”变为了“老师”, 戚晏清就此成为她人生之中的第三位老师。

三位老师的授业之道一个比一个不同, 韦正度板正, 颜君至擅导,而戚晏清则更加随性, 讲什么全凭他当日的兴致, 在哪里上也全凭他自个乐意。

在山中数月之久,萧季绾是上了今日的课业而不知明日的内容,山间各处都可成为戚晏清的授课之地, 世间万物也都可能成为戚晏清的所授之课。

这样看似没有章法的授业之道,萧季绾一开始是极为不适应的,但渐渐的她也从中品出不一般的意趣来,永远不知道明日会学什么, 永远对明日的课业怀有好奇与期待。

夏去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