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她,她一哂,“陛下这么看着妾,倒像是对妾的心思了如指掌。”
“那孩子既是慕容氏的人,此时赦免她倒是个好机会,”延和帝看向直棂窗外,那支被萧季绾特意求情留下的花枝依旧繁花团簇,“赵仆射与淑妃,这前后脚的时辰掐得格外精准。”
此话说到了燕皇后的心坎上,“妾的心思真是瞒不过陛下,妾也以为这是个好机会,上一回整顿宫闱,还是阿绾出生那一年,隔得太久了。”
“嗯,”延和帝点头,随即提醒道,“那个妧娘,阿绾要留便留,只是需得格外小心,她终究是慕容氏的孩子,再则,”延和帝认真地开口,“既是举贤不避仇,那便赦得彻底,对了,赦那孩子出掖庭,用的是何由头?”
燕皇后想起这个便觉得好笑,“说是‘工诗能赋,才华出众’,是阿绾想的,至于真假,妾也不知道,不过陛下所言极是,妾也认为既然都赦了,那便赦得彻底,此事妾会寻一个好时机,除了此事,还有一事,妾……”
燕皇后欲言又止,延和帝主动问,“可是还遇到了其它难处?你我之间还有何不能直言的?说来与朕听一听。”
“是与阿绾有关,陛下可知今日她带妧娘强出掖庭,妾有多生气!”
延和帝眉心一皱,“你罚她了?”
“没真罚,让她在坤仪殿跪了一个时辰,”想到萧季绾今日在坤仪殿的表现,燕皇后还是觉得出乎意料,“可她后来的举动,令妾感到意外。”
燕皇后将坤仪殿上萧季绾的一言一行都对延和帝说了个清楚,延和帝听完后,惊讶更甚燕皇后,“阿绾她真是这么说的?”
“可不是么,”燕皇后面上不知是忧是喜,“妾听到时既觉得有趣,又没由来地感到不安,从未有人教过阿绾这般进退有据的话术,她哪里懂得的这么多?”
延和帝陷入沉默之中,燕皇后一见他的神色,便知他同她想到了一处去,“今日的事,让妾想起阿绾周岁时抓周抓到了玉龙子。”
玉龙子【1】是大晋皇室一件充满神奇之物,凡得到玉龙子的人,无一例外最后都君临天下。玉龙子是大晋立国之时太祖皇帝自前朝宫殿中所得,得到的方式亦是充满神秘。据闻太祖皇帝攻入前朝皇宫时,忽然天降彩云,落地成玉,这玉就是玉龙子。彼时太祖还是景王,为高祖皇帝第二子,上有太子兄长,皇位轮不到他来继承,可偏偏天下一统时太子病逝,功勋卓著的景王顺势成为太子,继承皇位,是为太祖。太祖登基后的第一年,皇九子出生,太祖皇帝将玉龙子赐给了这位九皇子,阴差阳错的,后来继承太祖皇位的从皇长子变成了九皇子,这玉龙子仿若有灵,此后凡是得到玉龙子的,都当了大晋的皇帝。
因玉龙子有此等传说,永隆南渡之时,延和帝特地带上了玉龙子,萧季钧出生后,此物便被赐给了他,萧季钧也一直将玉龙子带在身边。萧季绾周岁时行抓周礼,萧季钧作为兄长也在一旁观礼,那时萧季钧不过两岁,大约觉得好玩,便在萧季绾抓周时故意解下腰间的玉龙子逗弄她,于是萧季绾在满地的昂贵物件中,径直爬向了萧季钧,一把抓住了他手中的玉龙子。
“或许只是巧合。”延和帝安慰燕皇后,“有朕、有你,还有阿钧在,天下江山的责任断然不会落在阿绾身上,她只是我们的小公主。”
“妾也希望阿绾永远无忧无虑,太平长乐。”燕皇后说道。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2】。
看着窗外的明月,不知怎么的,妧娘就想到了曾经读过的这一句诗。
这诗是何人所写她已经不记得了,曾经的许多事她都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她应当是死了的,可不知为何一睁开眼睛,就来到了这里。
她不属于这里,她想回去,尽管回去以后她也并不知还能怎么活下去,可她就是想要回去,即便死,是要死在她本该在的地方。
来到这里的十二年,寄居在一个女孩的躯体中,可灵魂却还是她自己的。为了回去,她尝试了许许多多的方式,她以为自己来的契机是这个名叫妧娘的女孩高烧而亡,所以她反复想要重演十年前那个大雨滂沱的深夜,将一切送回原点,可是,显而易见的,她没有成功,否则她也不会至今仍留在这里。
独在异乡为异客【3】。
她并不是很明白上天将她送到这里的原因,她也不是很想明白。
身后床榻上响起细微的声音,“妧娘,你怎么站在窗前?”
萧季绾夜半口渴,想要唤宫人给她倒水,一睁眼便看到了窗边的妧娘,妧娘背对着她,在看月亮。
妧娘将不属于这份年岁的波澜收进眼底,缓缓转过身,走到萧季绾身边,“公主怎么了?”她在萧季绾的掌心写道。
“渴了。”萧季绾回答。
妧娘倒来水,萧季绾喝完重新躺下,她问妧娘,“你喜欢看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