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封下去吗?”大祭司言语之间对郁林开国王有些不敬,但是孟甘谷并未生气,因为他觉得克名吴所言有理。
克名吴见孟甘谷脸色没什么变化,就知他的内心也在动摇,便更进一步,“王上可想过,宋起章非我族类,为何能够登临大祭司之位,把持郁林朝政?”
孟甘谷疑惑了,这是他百思不得其解之事。
“因为宋起章原是晋人,前些日子王上听乡君讲述中原王朝的历史,难道就没有感觉到,大晋已然比我们郁林先进太多了吗?”克名吴苦口婆心,“我们郁林还停留在几百年前的那一套,可是我们周围的邦国,却早就不是几百年前的邦国了。”
孟甘古想到了大晋左右卫军的甲胄装备,想到了萧季绾说过的中原王朝的制度更迭,这么一比,他们郁林太落后啦!
“借乡君之力建立驿站,西连西域,东连大晋,互通有无,届时我郁林的财富与文明都能更上一层,而且,”克名吴亚低声音,“王上有心改变,为何不改个彻底,建立超越先王的功勋?”
孟甘谷神色为之一震,超越先王?
“本王能吗?”孟甘谷疑惑地问。
“先王不过遵守祖宗定下的规矩,王上若开历代之新,何尝超越不了?”克名吴躬身稽首,“届时天下归心,西南故土,也未尝不可尽入郁林。”
西南故土,西南冕都国。
孟甘谷的眼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神采,他们郁林本出自冕都。冕都久化王朝裕化五年,王弟律氏陀发动政变夺王位失败,败走迦麦城自立为迦麦王,迦麦王趁着中原内乱东拓,这才建立了郁林国。他一直都知道他们的故土在冕都,但是在冕都人的眼里,他们是叛徒之后,哪怕雄踞一方,遇上真正的冕都人,也是抬不起头。
可若郁林成为正统呢?
那可真是值得光耀百年的大功劳一件。
克名吴看出孟甘谷动心了,他的话也该收尾了,“大晋既利用我邦为其建立商道,那么我邦为何不能也利用大晋的商道为自身谋得好处?欲建此功,需先强自身,欲图冕都,军力与财富,缺一不可。”
而这两样,都可以在与外界互通有无之中实现。
孟甘谷点头,“好,协助乡君勘测路线,建立商驿之事,就交由大祭司全权安排。”
“臣领命。”
陈青吾来蓬莱担任县令已经大半年,大半年的时光令他从一个满身锦绣的富贵公子蜕变为一位知民疾苦的地方父母官。
在来蓬莱之前,陈青吾以为自己就是来治水的,等到了秉州广营县,从即将致仕的县令手中接过一县政务时,他才发现他想错了,想得轻松了。
一县之政,可不是仅仅就是治水,治水只是事关民生的诸多繁杂公务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陈青吾在建宁的时候,连家都没管过,如今却要管一县民生,他刚接手那会儿即便彻夜用功,也是一团乱麻,焦头烂额,才深刻体会到什么纸上学问与亲身实践是两回事。他师从天下名儒又如何,老师教他的都是圣人典籍学问,而他眼下所缺的却是经世致用之学。
好在前任县令是个好心的,见他年轻,又知他富贵底细,知道一时半会儿他应付不过来,所以哪怕到年纪致仕了,也并未完全撒开手不管,以门客的身份留在县衙大半年,手把手教授陈青吾如何为政一方。
陈青吾虚心向学,受益良多,牢记前辈“为父母官,不可独坐高堂”的尊尊教诲,春耕之时亲自下田视察,了解耕种之道。
这一日他在田间之时,常福忽然急匆匆地走了过来,“郎君,大将军传书。”
陈青吾来到蓬莱后,从未见过徐方,也未受过徐方的任何书信,这是他自己要求的,他希望能真正在广营县立足,不靠徐大将军。
所以这还是第一回收到徐方的来书,必是大事。
陈青吾方才给田间劳作的乡民搭了把手,手上满是泥土,他顾不得脏,在身上随意擦了擦,而后接过书信拆开,站在田头读了起来。
这信就说了一件事,慕容念和亲,萧季绾西去截人,碰上郁林王位之争,她引大晋入局,扶持孟甘谷上位,延和帝与燕皇后降罪于她,夺晋宁公主爵位降为乡君,令其出任郁林安抚使,安定郁林后方,同时建立西南马商道。
陈青吾看完久久无法平静。
他根本无法将徐方信中说的这个萧季绾,同他那表妹萧季绾联系在一起。
这样的萧季绾,幸亏没有成为他的妻子。
第111章 问政
有了郁林王的许可, 萧季绾在郁林行事就会方便得多,加上郁林王指派来协助她的人是克名吴,这一下便不用担心被掣肘。
桑堪附近勘察得差不多后, 萧季绾就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