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都是朕最出色的儿子,可惜天妒啊!”
“提到阿干,儿臣想起阿干的忌日快到了,关于阿干的忌日,儿臣正想请示父皇。”
“嗯,说来听听,你有什么想法。”
金顶殿紧张的气氛陡然一松,一旁侍臣暗自舒了口气。
萧季绾被夺了晋宁公主的爵位,以一个没有封号,没有封地的乡君的身份领郁林宣抚使,若不是她带了三千长水军压阵,孟甘谷恐怕都不愿再放她入境。
“乡君,王上去钦南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您不如先回驿站休息?”侍臣小心翼翼地传话,不敢抬头觑萧季绾的脸色。
萧季绾早便料到孟甘谷会是这等见风使舵的态度,不过她也不在意,“那就等王上回来了,我再前来。”
孟甘谷是见风使舵,却还没有到荒唐的地步,萧季绾虽然今非昔比,但是人家正儿八经是大晋皇族,保不准日后东山再起,于是在钦南晃悠了三日,孟甘谷还是日夜兼程赶回了桑堪,且一回到桑堪就请萧季绾过来相见。
“乡君,实在不巧,本王前脚刚走,您后脚走到了,”孟甘谷坐在王座上,低头对萧季绾道。
“王上才继位,既然是要巡视各方,广施恩德,收拢人心,”萧季绾负手站在下首,“我急着相见王上,也是有事想要告诉您。”
“哦?何时啊?”孟甘谷问。
“替我大晋陛下传诏,诏左右武卫回京。”
此话一出,孟甘谷脸色大变。
“这,这,”他想要起身,却顾忌如今的身份之差,不好太奴颜婢膝,便缓和了语气,“时局才定,怎么就要调走呢?”
“左右武卫本就是中央禁卫,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应诏回京是理所应当,”萧季绾将孟甘谷的一切反应看在眼中,“我不是还带了三千长水军过来吗?王上放心,率领右武卫军守住西边关卡的姜原遂,姜卫率,他会留在郁林统领三千长水军,如今战事方歇,与民休养生息才是最重要的。”
“可难保四境不会再有逆臣生乱啊,届时三千长水军怎么够?!”孟甘谷急了。
“王上,你有原即盎大军,还有六部守军,如今他们都归顺您了啊,”萧季绾笑道,“王上不必杞人忧天,前几日我入城时,听译官告诉我,我走后四境又有州官生事,左右武卫军出手将对方打得心服口服,想来不会再生事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孟甘谷不依不饶,他实在不想放一万军械装备先进的大军离开。
“王上,武力用来打天下,如今天下已经打下来了,坐天下,靠的可就不一定是武力了。”
孟甘谷定定地看着萧季绾,她成竹在胸的眼神让他多少安了心,“莫非乡君已有对策?”
萧季绾不置可否,孟甘谷便料定她已有对策,也顾不得威仪不威仪的,心急地起身请教,“不知乡君有何良策?”
第107章 集权
“良策倒是算不上, ”萧季绾故意露出一副汗颜之色,“我在大晋之时未曾涉足过前朝军政,只是曾在我朝几位大儒门下受教, 读了几年历代典籍罢了。”
孟甘谷听了萧季绾的这番话, 总觉得这是她的自谦之言, 推脱之语, 若萧季绾当真对军政大事一窍不通, 又如何能够令延和帝调军助他登上王位, 又如何在及笄之年接任宣抚使,他急着向萧季绾讨策, 便恭维道, “乡君此言严重,王朝人才济济,乡君的老师那必然是第一等有学问之人, 虎父无犬女,严师出高徒,乡君定是继承老师衣钵的高徒,就别卖关子了, 恳请乡君赐教。”
萧季绾听了译官的转述, 几乎忍俊不禁, 孟甘谷同那孟贡古一般,对大晋文化一知半解,用的都是些什么典故俗语,前言不搭后语的,不过好笑归好笑, 她也不会真当着孟甘谷的面去纠正什么,假装犹豫了片刻, 这才说道,“既然王上虚怀如谷,我便却之不恭了,不过我所言也只是一家之言,零星见解,王上若觉不对,一笑而过就罢。”
孟甘谷见萧季绾点头,大喜过望,急忙邀她前往王座旁落座,“乡君请讲。”
萧季绾思忖片刻,问孟甘谷,“王上可对我中原王朝千百年来的历史有所耳闻?”
孟甘谷老老实实地摇头,“不瞒乡君,郁林遵先祖之命,与中原王朝隔绝百年之久,本王也只是前年偶然耳闻先王兄孟贡古有意愿与大晋和亲,这才零星了解了些中原王朝的历史,不知乡君所指,具体是哪一段?”
“也罢,我便大概为王上略作讲述。”萧季绾从大晋立国开始讲起,将时间线倒着往前推,“大晋之前,原是大盛,大盛国祚极短,不过维持了三十六年,便被我萧氏取而代之,大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