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玛都等了几日,终于坐不住,进了萧季绾他们下榻的驿站。
“乡君,已经好几日了,怎么事情越来越不妙?”
萧季绾正在提着笔画画,被忽然闯进来的拉玛都一嗓子吼得斜出了一笔,她头也不抬道,“马上就妙了。”
说完将画残的画纸一抽,一合一揉,只揉了一下又想起如今她还是穷得很,纸张全靠茂国公接济,不能这般浪费,于是又将已经有了揉痕的纸展开铺在高桌上,用镇尺抻平,等做完这些,拉玛都也忍到了极限。
“走吧,去看看怎么妙回来的。”
城中染病的奴隶只好了一半,余下的一半没好,是萧季绾故意为之。茶池有两处水源,她让宋蓝田只在其中一处水源中放了解药,若是都解了,岂不如了那些奴隶主的意?
萧季绾走在前,拉玛都跟在后头,到了茶池城最为繁华的地方,萧季绾* 停下脚步指了指脚下,“在这里搭个台子。”
“做什么?”拉玛都问。
“唱戏啊。”
台子搭好,萧季绾又让拉玛都在台子旁竖起了一条的布幡,上头写“辨药识医,包治百病”。
谢咏絮今日不在田间说书了,她特意去集市上给萧季绾捧场,见了写着“辨药识医,包治百病”的布幡,怎么看,都觉得今日的萧季绾像个神棍。
布幡挂起后,不少平民好奇地驻足。
“这人是谁?是巫医吗?”
有人问便有人回,“瞧她长得并不像我们郁林人,应该是从大晋来的吧?”
“不是巫医怎么能说是包治百病呢?”
郁林奉神,郁林人认为他们若是生了病,那就是上天的考验亦或是惩戒,得寻巫医来治,而巫医也不是什么人都治的,在救人之前,巫医会先行占卜,若卦象显示此人不可治,那就意味着患病之人行恶事而受了天神的惩罚,这样的人不可治,只有卦象为吉,巫医才会施以援手,因而在郁林,只有巫医才能治病救人,所以围观的百姓才会觉得萧季绾是巫医,否则她如何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包治百病。
萧季绾站在台上留神底下的情形,等到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她才拍了拍手打断围观百姓的交谈,示意他们安静。
“诸位可听说了最近城中发生的一间奇事没有?”萧季绾环顾四周,故意卖了个关子,“不知道也不要紧,诸位听我说,最近茶池州州长奉王喻推行新政,废黜奴隶制,所有奴隶在被授予照身帖后,就可以一改奴隶的身份,变为良民了。”
萧季绾起了个头,底下的人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原来说的是这件事,那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有听过流言的壮着胆子问,“是说那些接了照身帖的奴隶被神降下神罚之事?”
“什么神罚!”萧季绾呵斥道,“阁下可别在此危言耸听!”
“分明,就是神罚……”有人反驳。
萧季绾摇头笑了,“看来诸位有所不知,那不是天灾,而是人祸,那些奴隶身染疾病并非天罚,而是有人下药,故意为之。”
“什么?!”
“怎么不是神罚?”
“危言耸听的是你才对吧!”
……
萧季绾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旁观的谢咏絮暗中扯了扯同她一道来的宋蓝田,“一会儿她要是被人打了,记得立刻冲上去将她带出来。”
第117章 神罚
萧季绾抱臂倚靠在挂了布幡的木桩下, 等下面的人议论开了,才从木桩后头拎出一面铜锣,猛地一敲, 底下顿时鸦雀无声。
“我可不是危险耸听, 我有证据。”萧季绾将铜锣搁在台上, 右手一伸, 立刻便有人从台下跑上来, 送给她一支笔, 她一手执笔,一手握住白布的一角, 挥毫在写了字的白布上画了一棵草, 画完后,她用笔端指着布幡上的草看向众人,“可有人认得?”
“这不是翠蒲草吗?”
“好像是翠蒲草。”
谢咏絮双手合掌轻轻拍了拍, 心道,画技倒是不错,能一眼就让人认出是翠蒲草。
“不错,此为翠蒲草, 这就是让那些人生病的罪魁祸首。”萧季绾说道, “此草与及地同食, 就会出现腹痛、口吐白沫,甚至出现幻觉的病症。”
围观的人中有许多人不相信萧季绾的话,萧季绾说什么不是神罚,是人为,这是他们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的。怎么不是神罚呢?人畜生病, 要么是神罚,要么是神的考验, 不外乎这两种,这是郁林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认同,而萧季绾的话,是对神的大不敬。
于是人群之中有人忍不住,指责萧季绾居心叵测,萧季绾泰然自若地等大家骂完,才开口解释,“我并非撒谎,也并非居心叵测,更非对神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