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西平侯沐英

"啥,咱的英儿怎么了?!"

一把抢过朴仁猛手中的奏本,洪武大帝朱元璋便是有些罕见的慌乱起来,毫不掩饰眼眸中的关切。本文免费搜索:小说牛 xiaoshuoniu.com

闻听云南八百里加急进京的奏本居然与西平侯沐英有关,傅友德和凉国公蓝玉也是忍不住面面相觑,神情有些恍惚。

众所周知,军中的将校们为了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势力,时常有认养"义子"的举措,并对这些义子委以重任。

而这西平侯沐英,便是朱元璋和其结发妻子马秀英收养的第一个义子,从十二岁的时候便跟随在朱元璋身旁南征北战,任劳任怨。

除了在战场上表现英勇之外,自幼便被朱元璋和马秀英夫妇收养的沐英还将其二人视为亲身父母侍奉,真真正正做到了至诚至孝。

在对待朱元璋诸子的时候,这西平侯沐英也充分履行了自己"长兄"的责任,悉心照顾每一位幼弟,以报答朱元璋夫妇的恩情。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即便是作为朱元璋嫡长子的朱标,也对这位毫无血缘关系的"兄长"尊敬有加。

洪武元年,朱元璋正式于南京城建国称帝,为了杜绝隐患,确保皇位传承的稳定性,他勒令膝下诸多"义子"尽皆改回原姓。

而彼时的沐英闻讯之后,当即表示愿意放弃身上的一切官职和爵位,只求能够继续留在朱元璋和马秀英身旁伺候。

对此,即便是杀人无数,早已练就铁石心肠的朱元璋也不免潸然泪下,内心甚至隐隐有些动摇。

不过在"义母"马秀英的劝说下,明白朱元璋苦衷的沐英终是决定改姓,但并没有恢复原本的父姓,而是将自己改姓沐,以表达沐浴天恩之意。

可以说,沐英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名皇子,甚至仅有秦晋燕周这几位年岁教长的皇子方才能够与沐英相提并论。

在大明刚刚建立的那几年,大明的疆域尚未完全扩张,已是为大明出生入死多年的沐英不愿就此沉沦,而是选择了"替父出征",先后征讨吐蕃及漠北,并于洪武十四年,跟在傅友德和蓝玉身旁,率领三十万大军,围剿彼时尚盘踞在云南的北元余孽,并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之后,正式歼灭了北元在割据在"汉地"的最后一个政权。

云南全境被纳入大明疆域之后,傅友德和蓝玉率军回返,沐英却在朱元璋的授意下,留在当地镇守,以看管大明的边陲国门。

这份殊荣,朝中无人能够与其相比。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于这位义子的看重和信任。

"英儿,咱的英儿.."

朱元璋手中紧握的奏本内容并不冗杂,前后不过寥寥几句话,但当朱元璋将其尽皆看完之后,却好似行尸走肉一般,眼神中满是茫然。

若非一旁的傅友德和蓝玉眼疾手快,身躯剧烈摇晃的洪武大帝险些跌倒在地。

"敢问陛下,西平侯怎么了?"

轻轻将朱元璋搀扶至一处台阶坐下,待其思绪略有些平复之后,傅友德和蓝玉方才硬着头皮,小心翼翼的追问道,声音中同样充斥着一抹关切。

对于那位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西平侯,似他们这些追随朱元璋多年的"淮西勋贵"自是不会陌生,甚至可以说是看着其长大的。

尤其他们二人曾在洪武十四年的时候,会同沐英一同进军云南,在那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们三人无视了年龄的差距,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你们二人也算是英儿的长辈了,自己看吧.."

"咱的英儿啊.."

"你怎么就这般傻啊.."

随手将奏本扔给了傅友德之后,一向以冷酷样貌示人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便忍不住看向云南的方向,眼角含着热泪,脑海中不断回忆着昔日与沐英相处的点点滴滴。

前些年的时候,他的妹子不幸病逝,先行离他而去,彼时诸王尽皆进京奔丧,嚎啕大哭者有之,暗自垂泪者有之,但唯独他这位远在千里之外的义子,当着信使的面哭到吐血,随即休养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方才勉强于床榻上起身。

现如今,他的这个傻儿子,怎么又这般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呐!

他前些天的时候刚刚失去了嫡长子朱标,如今又要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失一个爱子吗?

上天为何这般不公?!

难道这一切真的像朝中那些酸儒们所说,是他平日里杀伐过重,方才导致上天震怒,对他的惩罚吗?

"还请陛下节哀,以龙体为重.."

简单的传阅了奏本之后,傅友德和蓝玉二人便是郑重其事的跪倒在朱元璋身前,脸上的神色又最初的关切转换为敬重。

刚刚那奏本的内容乃是由沐英之长子沐春代为上奏,说是太子朱标薨逝的消息传回云南之后,其父沐英吐血三升,当场昏厥。

此后沐春遍请云南名医,皆是对沐英的病情束手无策,乃至于暗示时日无多,而自知大限将至的沐英也在弥留之际表示,希望能够在死后回到南京,葬在马皇后的身旁。

"陛下,两位国公爷说的是,您还是要以龙体为重呐。"

"沐侯爷这边,还得您来主持大局呐。"

见状,终于知晓奏本内容的老太监朴仁猛也是小心翼翼的劝谏道,声音中同样充斥着对于西平侯沐英的敬重。

瞧瞧人家西平侯,这是用生命诠释了何为"至诚至孝",反观此时仍在乾清宫外跪着的那位"皇长孙"...

"扶咱起来。"

"让朝中六部尚书和翰林学士即刻进宫。"

"英儿虽是倒了,但咱可不能倒下.."

"咱答应英儿的事,还没做到呐。"

终究是御极多年,早已经历过生离死别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尽管心中仍是忧伤不已,但其却强挣扎着在傅友德和蓝玉的搀扶下起身,并顺势抹掉了眼中的泪花。

作为这偌大帝国的掌控者,他不仅要对自己的"义子"沐英负责,也要对云南当地的军民百姓负责。

如若沐英真的有个三长两短,他必须要寻求出新的法子,来保障云南当地的稳定。

这既是他作为父亲的责任,也是作为大明皇帝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