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梦 作品

第101章 李秀成回援天京外围的战斗

任何时候实力决定话语权李鸿章手握两万多的淮军就是他拒绝的底气。

李鸿章接着说道:“王爷,臣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容下官禀告,我大清如果军队的军官都被洋人决定那么对朝廷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

作为清国的皇室奕環也不想见到外国人在清朝趾高气昂,而白齐文见李鸿章丝毫不给议政王面子,知道不会有结果就拂袖而去。

奕環和李鸿章两个人就单独聊起来以后的政策。慈禧知道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都是忠于清廷的人,奕環此次劳军也有自己的使命。

奕環说道:“其实太后和议政王也是做做样子,你这样的拒绝也正和朝廷是意思。慈禧太后让我给你带句话,你在上海大胆的做可行先斩后奏之权,一切朝廷为你的后盾!”

李鸿章说道:“感谢朝廷的信任,臣一定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白齐文首接去找戈登,戈登是一个纯粹的军人。白齐文提出让戈登卸任,自己重新当常胜军的统领。戈登向白齐文说道:“对不起,我只接受我大英帝国和李大人的指挥,如果有他们任何一方的解职命令我都会照办。”白齐文吃了一个软钉子,只得离开常胜军军营。

白齐文在上海又开始了活动,但李鸿章态度坚决驻上海的法国公使,干脆将戈登派往苏州攻打太平天国。

经过一年多的部署,1863年3月,曾国荃占领了天京城北部的太平门和神策门,至此,太平天国首都被湘军包围起来。

从1862年3月湘军从安庆出发开始进攻南京时,湘军的水师就以绝对的优势控制了长江。

1862年5月,曾国荃率领三万精锐湘军乘船抵达了天京,湘军登陆占领了雨花台,这个位于南京北面的要点就被湘军占领。

雨花台是一座山岗,高约100米、长约3.5公里。占领雨花台就切断了长江对南京的补给线。

湘军的迅速的行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洪秀全在一天之内接连发出三道诏令,催促李秀成尽快从上海前线撤回天京救援。

李秀成接到诏书后停下对上海的进攻,率领军队火速退回苏州。回到苏州后,李秀成派遣一部分兵力马回援天京,而他本人,则选择留在苏州继续统筹全局。

1862 年 7 月,此时的天京外围形势愈发严峻起来。7 月 11 日这天,作为天京西南方向重要屏障的宁国府竟然被湘军一举攻破!杨辅清和洪仁玕见此情景,急忙率领部队从皖南赶来支援天京。他们趁着夜色,对湘军发起了突然袭击。然而,湘军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经过一番激烈厮杀,最终还是成功击退了杨辅清和洪仁玕所部。

眼看着天京的局势日益危急,洪秀全坐立难安。8 月 6 日,他再次下达一道措辞严厉的诏书,催促李秀成速速回师救援。李秀成不敢怠慢,于 9 月 14 日从苏州启程,亲自督率着 13 位王,统领着多达 20 余万的兵马,对外更是号称拥兵 60 万之众。这支队伍在东坝集结完毕,然后就回援天京的征程。

10 月 13 日这一天,阳光洒落在天京郊外的土地上,一场惊心动魄的攻守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李秀成亲自率领着他的军队,与坚守在天京城内的守军紧密配合,向着湘军发起了攻击。然而,面对如此强大的攻势,湘军却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意志,他们凭借坚固的壁垒和严密的防守,死死地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11 月 3 日,经过多日的激战,太平军决定集中所有力量,专攻湘军东路。

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曾国荃雨花台军营附近的湘军营墙被轰然炸塌了两处。这突如其来的突破让太平军士气大振,他们如猛虎下山一般,奋勇向前冲去。但是,湘军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们拼死抵抗,与太平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太平军毫不畏惧,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冲锋,往返冲杀达五六次之多,但最终还是未能成功攻入敌军营地。

眼见正面强攻难以奏效,太平军改变策略,转而采用地道战术向敌人发起进攻。他们悄悄地挖掘地道,湘军很快就察觉到了太平军的意图,并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每当太平军挖通一处地道时,敌人不是用毒烟熏烤,就是灌入肮脏污秽的水流,甚至还用粗壮的木桩将洞口牢牢堵住。就这样,太平军精心策划的地道进攻接连受挫,无法取得预期的战果。

11 月 26 日,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战斗,李秀成和李世贤所指挥的部队依然未能攻克雨花台曾国荃的军营。水路被湘军控制,二十万太平军的补给全靠陆路运输耗费巨大,随着天气转凉,南京城下的太平军缺衣少食,无奈之下,李秀成只能下达撤退命令。李世贤率领一部分军队退守到秣陵关,而李秀成则带领其余部队撤回天京。至此,这场由 13 位王爷共同参与回援天京的作战行动彻底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