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壶浊酒喜相逢 作品

第40章 李青萝的嫁妆——琅嬛玉洞

“王家虽为苏州豪绅,但也仅在仕商二路,从没听过王家出过什么开宗立派的武道宗师,为何藏有如此之多的武林秘籍?”

“这是妾身的嫁妆。”李青萝轻声回道,又在心里补充了一句:‘只是没给王家罢了。’

赵楷看着少妇,明知故问道:“这座天下武库是你带到王家的?”

李青萝点了点头,不再躲闪男人的目光,首首回望过去,眸中带着一丝希冀,启唇问道:“殿下要听听妾身的出身吗?”

“要的。”

男人的回复只有简单两个字,但说话时那份肯定正是李青萝所期盼的。

一段秘辛从李青萝口中娓娓道来。

“殿下,妾身出身虽非名门,但也不是商贾一流。妾身之父乃逍遥派第二任掌门无崖子,妾身之母亦是逍遥派开山之祖的亲传弟子。”

你爹逍遥派掌门无崖子,你娘逍遥子亲传李秋水,然后你李青萝?

赵楷皱着眉略带着一丝疑惑的一瞥,引得李青萝娇嗔一跺脚。

“妾身武功低微,那是因为妾身惫懒,不关爹娘的事,更不关逍遥派武功的事。相反,别的门派练武只是练武,而我逍遥派练武更像修玄。”

说话时,李青萝微微仰着脑袋,连嘴角都不自觉地微微上扬,对于自己父母和逍遥派的武功很是骄傲。

“孤不信,除非夫人亲自为孤演示一下。”赵楷带着揶揄,戏耍着眼前这个明艳少妇。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那三脚猫功夫。”李青萝恼恨地目光在男人喉结、耳垂、双唇流连,似乎在思考该从何处下嘴,不失体面又可以让男人吃个教训,娇哼一声:“你再这样,我便不说了。”

女人最是口是心非,要是顺着她的话让她真别说了,指定一通发蛮。

从刚开始的敬畏有加,到现在敢开始给赵楷上嘴脸,李青萝对赵楷前后态度的转变完美契合她一路的心路历程。

赵楷的应对方法倒也简单,一法破万法。

李青萝拧着那双娥眉,哀求道:“妾身知错了,殿下别动手。”

在李青萝的嘴中,她在大理无量山琅嬛福地平平安安长大,父母伉俪情深,琴瑟相调,对她这个独女也是百般宠溺,奈何天不作怜,在她十八岁那年,父母先后病逝,而她也嫁入了王家。

这琅嬛玉洞的藏书就是她从琅嬛福地搬过来的,此后十六年,她再没踏足过那处伤心地。

李青萝的言辞跟赵楷知晓的剧情有些出入。

隐去了她父亲移情别恋小姨子李沧海,她母亲李秋水为了报复她父亲无崖子,破罐子破摔,养了诸多面首,每日在无崖子面前与诸多男人寻欢作乐,最终导致无崖子携着李沧海隐居他处。

李青萝对于父亲的记忆到此,戛然而止。

后来李秋水又和无崖子的弟子丁春秋勾搭上了,丁春秋也成了李青萝的继父。

又过了几年,李秋水开辟了新赛道,抛下玩腻了的丁春秋和亲闺女李青萝,一声不吭去当了西夏王妃。

此后,李青萝再也没见过自己母亲。

再然后,丁春秋去青海创立了星宿派,李青萝游历江湖,遇上了段正淳。

这就是李青萝前十八年的所有经历。

亲生父母,继父,初恋白月光,先后西次背叛,李青萝还没疯,赵楷己经觉得她很了不起了。

所谓的经历过失望还对生活充满希望,永远嘴上说的轻巧,行到实处举步维艰。

赵楷并没有因为李青萝的几句欺瞒而对她心生不满。

大抵在李青萝梦境中,她的父母恩爱如初,没有什么李沧海,也没有什么丁春秋,就跟她记忆里无忧无虑的童年一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陪她到了十八岁。

还有就是她不想让男人知道自己的父母有着那么混乱的曾经,她怕男人看轻她,所以构造了这个梦中的世界。

看破不说破。

赵楷全盘接受了李青萝全部的设定,没有一句质疑。

冷不丁还要戏谑上一句:“是孤配不上夫人了。”

“你又来。”李青萝又气又恼,手却越牵越紧,“你就说这种反话来作贱我好了。”

偏偏自己还乐此不疲。

李青萝拉着赵楷来到书架前,催促道:“你快挑几本你中意的武功秘籍。别挑那种小门小派的,武功招法名称吹出天去,动不动破天、凌尊、大寂灭啥的,实则不堪入目。少林七十二绝学,有几门功夫甚是刚猛,你这么聪明,练起来也不费劲。还有丐帮的打狗棒法,你可以翻一翻,是有些门道在里面的……”

只要她有,她就想倾尽所有。

赵楷却是摇摇头,“贪多嚼不烂,《夜点霜星枪》孤还没练明白,就不吃着碗里还看着锅里了。倒是花荣和韩世忠,可以叫他们进来挑挑有没有适合他们的功法招数。”

李青萝点了点头,男人的话说的倒也没错,十事半通,不如一事精通。

赵楷刮了下女人吹弹可破的桃颊,由衷而发道:“夫人这笔嫁妆可谓丰厚。”

李青萝用力反驳道:“是酬金,不

是嫁妆。”

……

翌日,赵楷带上亲卫来到苏州衙署。

如今苏州城的政务都是由苏州知州韩威先拟方案,呈于赵楷批阅过,盖了吴王金印,这项政策才能下发地方施行下去。

类似于大明的内阁票拟制度,苏州官场就是一个小朝廷,韩威是内阁首辅,他出策,赵楷审阅,行则盖章,不行则批回重拟方案。

赵楷不是事事亲力亲为的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丞相的美德。

上者劳人,中者劳智,下者劳力。

自己只需要牢牢抓住苏州城的军权,苏州官场的人事任免权以及政策最后的决定权。

整座苏州城的权利架构便固若金汤,任凭韩威再怎么宵衣旰食,权利也分不走一分一毫。

赵楷从根本上就不认同如今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方针。

在封建社会,受限于低效的生产效率和低效的通信手段,就注定只有中央集权,才能维持一个大一统国家的长治久安。

说将皇权让渡出一部分下放给文官集团,以达到相互制衡,避免一家独大的局面,要不是看到南明史,赵楷还真就信了。

信这帮腐儒书生,还不如重回五代——兵强马壮者可为天子。

内斗还大于外夷,这就是明末文官集团交出的答卷。

与其想着怎么遏制皇权,不如想想如何培养好一位储君,毕竟华夏五千年,不当人子的皇帝比比皆是。

批阅完政务后,赵楷和韩威一番交心,一是感同身受韩威的辛苦付出,二是说要给父皇上书,好好夸一夸韩威在苏州城的政绩,争取让韩威往上动一动。

驭下之道,恩威并行。

狠狠给韩威打了一管鸡血,让他满状态复活继续去给自己鞠躬尽瘁后,赵楷率领了花荣与五十亲卫赶往了苏州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