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瞳孔一缩,心头无比震动,他才让韦达安排下去的情报网,这才开始,就被朱高燧的锦衣卫给查出来了?!
朱高煦很是不能接受,他才开始入场,才刚下子,直接就被逮住了,还被逮了一个正着,被锦衣卫已经确定了。
要是锦衣卫没有确定,朱高燧都不可能来直接找他,更不可能直接就这样说出来。
朱高煦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感叹锦衣卫太强大,还是韦达做事太不小心,他的豚卫太差了。
实在是被发现得太快了,快得朱高煦有些接受不了。
朱高煦深深的看向朱高燧,顿时笑了。
“老三,你这可是说错了,那些人是我带来,主要在这期间向外传递情报的。
毕竟我可是快一年的时间没有回来了,要是不做点防备,可是不行。
没有想到却是被你的锦衣卫发现了,锦衣卫果真神通广大啊。”
朱高煦面色不改,尽管心头万般沉重,但这件事,他还不想告诉朱高燧,更不想让朱高燧看出破绽。
其他的都没有办法隐藏,他很清楚,唯有这个解释,才算是合理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对他不利,他提前安排了人潜伏,就是为了他在大明这期间,可以将消息传递回大汉国。
朱高燧看着朱高煦,也是笑了,但很快又收起了笑容。
“二哥,看来你还是不相信我啊,你若是不想说,我也不会追问到底,我来告诉你这件事,就是为了让你有一个准备,你在城南的那个点,以及那五人,已经被锦衣卫锁定了。
包括你那条线对外接头连接的人,锦衣卫都锁定了,共有十七人,已经确认了是二哥你麾下韦达安排的。
这件事,不仅是我知道,老爷子和老大,差不多也知道了,因为我在知道的时候,想要封锁消息,已经晚了。”
朱高燧心头有些难受,已经知道了朱高煦的安排,但朱高煦就是不承认,也不跟他说,他在知道这个消息的瞬间,就知道朱高煦对他也有防备了。
朱高燧心中虽然难受,但也不想说什么,因为在之前,他虽然和朱高煦是一个阵营的,他对朱高煦都有心眼,都留了防备。
如今朱高煦对他有防备,也是理所当然,哪怕他是真的已经在毫无保留的向朱高煦重新靠拢了,他也能理解。
身处这个位置,加上他们之前的情况,朱高煦要是真的不对他设防,他反而才觉得他与朱高煦彻底没救了。
朱高煦听着朱高燧说的话语,心头更是震动,但在震动的同时,又松了一口气。
因为韦达安排下去的人手,足有五十三人,如今只是被查出十七人,说明其他人,并没有被暴露出来。
但朱高煦依旧不敢确认,到底是没有暴露出来,还是朱高燧没有说,如今他还不知道。
从韦达对他没有丝毫反馈来说,他的豚卫,被锦衣卫完爆了,锦衣卫都摸清楚他的豚卫了,而豚卫却对锦衣卫一无所知。
朱高煦也没有气馁,毕竟他的豚卫是初建,锦衣卫可是早已经成型了,实际经验与能力,比他的豚卫强太多了,被锦衣卫发现,似乎也不是那么不能接受。
现在朱高煦只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其他人到底有没有被发现,这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难怪朱高燧顶着被他揍也要把他留下来,这件事是真的不小,而且非常的急迫。
看着朱高燧,朱高煦最终一叹。
“老三,看来还是你对我是真的好啊,这样的事都肯告诉我。
你都这么帮我了,我就与你明说吧,这些人确实是我留在大明打探消息的。
目的是为了留意大明的变化,尤其是老大,以及咱们那大侄子、群臣的风向,以便我能够随时做出应对,不至于大明做出什么决策,我在大汉国丝毫不知。
我这么做,我也不是不信任你,当我知道锦衣卫你无法掌控时,我就在开始布置了。
因为大明一旦生变,你恐怕是第一个会牵扯到旋涡中的人,到时若是有心人用锦衣卫给我传递假消息,我也无从分辨。
而我留在这里的人,配合上你锦衣卫的消息,可以让我知晓什么是真消息,什么是假消息。
而为了防止锦衣卫发现,我还特意只安排了这么点人,就是为了减少风险,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才两三天的时间,就被锦衣卫全部摸出来了,当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老三,锦衣卫的能力,我这次算是见识到了,这次是我栽了。
如今被发现了,这些人我就撤回来了,继续留下也没有了意义。”
朱高煦说着这些话的同时,视线就没有离开朱高燧,哪怕看向别处,都能保证余光看见朱高燧的神情变化。
朱高煦很想从朱高燧的脸上分析出他其他的人有没有被发现,他安排下去的五十三人,到底有没有全军覆没。
然而让朱高煦无奈的是,朱高燧的神情,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现在他只能从朱高燧的口中知晓了。
朱高燧此刻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朱高煦说的,他愿意相信,因为这些都是事
实,大明的消息,对朱高煦而言确实非常重要。
而朱高煦安排情报人员,也只有这一个作用,其他的作用,也根本用不上,除了用来了解大明的变化等消息,还能做什么?
既然朱高煦对他说了实话,在朱高燧看来,他的二哥,还是愿意相信他的。
“二哥,这些人,不能撤,就当做什么也不知道,继续运转!”
“为什么?”
朱高煦凝重的看着朱高燧,双眼精光一闪,此刻朱高煦心中大致有数了,他让韦达安排下去的其他人,似乎没有暴露?
但朱高煦依旧不能确定,朱高燧这话,让他都还有些疑惑。
朱高燧同样凝重的看着朱高煦,靠近朱高煦耳边,低声开口。
“二哥,这个消息,如今只有锦衣卫内部知晓,那么能够知道这个消息的,只有我,以及老爷子、老大。
你若是将这些人撤走,那么必然代表着消息走漏,我将会直接成为被怀疑的人。
而且这些人二哥你撤走后,老爷子与老大,反而会加大对老二的探查。
既然这些人成为了‘明面’上的人,二哥你可以利用这点做文章啊,那就是真的只打探大明的基本消息,其他的全都不要做。
这样锦衣卫就只会盯着这些人,也不会引起任何怀疑,到时还可以通过这条线的人,给老爷子与老大,传递一些特定的消息。
这里是这些人的名单,调查得很详细,二哥你看了之后,记得毁掉。”
朱高煦接过朱高燧递过来的纸,上面例举出来的十七人,什么时候进入大明的,经过哪些地方,是什么身份,怎么和其他人联系的,每个地方的窝点在哪里,叫什么名字,和韦达对接的人是谁,见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全部清清楚楚。
朱高煦看着这些,脸色虽然阴沉,但心中既是骇然,又是激动。
骇然的是,特么短短两三天的时间,这些人就被查得一个底朝天,韦达都被爆出来了,这怎么能不让他惊骇。
以往都是听说锦衣卫很强,这次他是亲身体验到了锦衣卫的强,感受完全不一样。
至于激动,那就是锦衣卫也不是万能的,安排的五十三人,只查出来了十七人,其余人都没有暴露。
这才是朱高煦安心一些的地方,要是锦衣卫真的那么厉害,他还安排个锤子的情报网络,直接就被锦衣卫一网打尽了。
但即便这样,锦衣卫都诠释了什么是锦衣卫,他的豚卫在锦衣卫面前,如今根本毫无招架之力,还手都做不到。
想着朱高燧说的这些,朱高煦同样来了兴趣,本身他就有锦衣卫朱高燧这条线,如今又有了这个‘明面上的情报网’,他能够操作的空间,也确实不小。
有些事他想要让朱棣与朱高炽知道什么,通过这个情报网,朱棣与朱高炽就能知道了,而且还不会有丝毫怀疑。
这个事对他而言本来是一个坏消息,但要是这样看,似乎并不是一个坏消息,而是一个好消息了。
暗线有了,明线也有了,还是连接的朱棣与朱高炽,这似乎比他之前的安排,还要完美了?
朱高煦看完就将这些名单全部丢入火中,完全没有留下的想法,如今他已经猜到朱高燧的心思了,这个名单,完全就是投名状。
只要他握住这个名单,其实就是握住了朱高燧的把柄。
他虽然依旧还是会防备朱高燧一些,但这么低级的手法,不是朱高煦想要的,他反而希望朱高燧看见他的诚意,他们两人的联系再度加深,更加紧密。
有这么一个愿意帮他,为他做事的亲弟,还是锦衣卫的一把手,上哪儿找去?
如今朱高燧没有其他人可以依靠,唯有他可以依靠,他这个当二哥的,必须得有当二哥的样子才行。
不这样,怎么安朱高燧的心?
虽然这样做显得心黑了一点,但朱高煦又不得不这样做。
在这么一个时代,又是他这个位置,他又是敏感的人,还没有完全丧失大明的继承权,多方角逐下自己不多留个心眼,那么历史还会在他身上继续重演。
历史上在朱棣死后他想要造反,也曾行动过,但可没有大张旗鼓,结果到最后,整个大明都知道他要造反,朱瞻基的大军都到了,他才恍然惊觉,原来自己已经造反了?
朱高煦很相信一句话,除非像他这样穿越过来的,亦或者像朱高燧这样遭遇重大经历才会有所改变的,更多的,依旧是人性难改。
朱瞻基想要弄他,历史上就已经表明,哪怕是朱高炽都在为朱瞻基弄他铺路,那么如今他来了,朱高炽与朱瞻基,真的会改变这些思想吗?
朱高煦可不敢保证,该有的准备,他必须得有,哪怕他已经去往了海外。
这次他倒是要看看,这父子两人若是还想弄他,会找出什么样的理由,毕竟只要他不主动出兵,他就是永远站在大义之上。
他为出海的牺牲所换来的大义名声,可不是那么好破的。
“老三,这次的事,多亏你了,多的也不说了,这份情,我心中记着!
你记住,我是你二哥,永远都是!”
“二哥,我相信你!”
朱高燧看着真情流露的朱高煦,也是跟着笑了。
片刻,朱高燧收起笑意,站起身来。
“我得走了,这次是我乔装过来的,二哥你该做什么就继续做什么,记得当不知道这件事。”
“放心,我知道了,我就不送你了,自己小心。”
朱高煦点点头,随即走了出去,换了一身衣物,才出府,逐渐消失在人海之中。
在朱高燧离开片刻,朱高煦当即叫来韦达。
“王爷,您找我?”
韦达本来一脸笑容,但看着朱高煦阴沉的神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
他知道,肯定又出事了。
“你安排的情报网,出问题了!”
朱高煦并没有怪罪韦达,随即将那已经暴露的十七人的事情说了出来,最后又重新作出安排。
“你下去开始安排,记住,别太刻意了,别露出马脚。
这件事你也不用自责,锦衣卫比豚卫强,是正常的,要是连刚成立的豚卫都比不过,那才是不正常的。
不过吃了这个亏,我希望你也能成长一些,这个事在回去后,你也要向陈宏说明。
行了,去安排吧。”
“是,王爷!”
韦达神情不好的下去了,他是真的没有想到,他安排的,原来这么漏洞百出,亏他还觉得自己做得挺好。
不过他也确实可以自豪,毕竟总共五十三人,才只被查出来十七人罢了,对手还是锦衣卫,足够自豪了。
韦达下去后,朱高煦带着韦清婉,再次出府,来到热闹的街上开始置办年货,一路有说有笑,完全不像是发生了大事一般。
一天的时间愉快的过去,第二天到来,每家每户,都开始忙碌开始过新年。
而这一天,朱棣也将朱高煦三兄弟全部叫入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