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折耳根 作品

第130章 朱瞻基的针对与搞事

朱高煦看着朱棣结束这个话题,也没有再说什么,当即开始说起他的目的。

“爹,你看我帮你解决了这么大一个问题,要不你把这些俘虏,都给我吧?

我也不要你其他奖赏了,如今大明也穷,要这么点人,总不至于还舍不得吧?”

朱棣听到这话,回过神转头看向朱高煦,沉默半响,骤然笑了。

只是这个笑容,多少带了几分玩味。

“老二,刚才你说的,咱觉着很有道理,而且你不是说的用鞑子的人和钱来建立卫所吗?

你说咱要是把俘虏给你了,咱还怎么用鞑子的人来修建卫所了?”

“爹,你可别说话不算数啊,你都是皇帝了,还跟我玩赖,这就没有意思了。”

朱高煦站起身,双眼瞪着看向朱棣,这个时候他可顾不得其他了,这些俘虏,可是他心心念念惦记许久的。

瓦剌这次的大军,几乎都是精锐,都是年轻力壮的汉子,这些人他带回去,干起活来可是比其他人猛多了。

而且他本身对澳大利亚那块地方有想法的,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安排的。

朱棣听后也不恼,笑得更开了,但看着朱高煦脸色越来越黑,朱棣也是收起了笑容,没有再去刺激朱高煦了。

“老二,这次你立了大功,咱不会忘记的,而且后面你说的平定蒙古诸部的策略,咱也很认同,咱.....”

“爹,打住,这次出兵瓦剌我立大功这事,这没错,但那什么平定蒙古诸部的策略,不是我说的,是您老自己想的。

您也别说这些,我就想要这些俘虏,其他的,我也没有想法。”

朱高煦直接就把朱棣的嘴给堵住了,什么平定蒙古诸部的策略,他就是那样一说,这个计策想要完善,做的事多着呢,他可不想就这样被朱棣继续留在这里。

这次班师回朝,他说什么也得返回他的大汉国了。

大明再好,又不是他的,大汉国哪怕再差,那也是他的大汉国,完全没法比。

而且揽下这么多功劳干啥?他是想要遭朱棣猜忌,还是想要被大明群臣以及朱高炽搞他?

空有一些名声罢了,实惠的一样得不到,如今的大明也基本不可能拿出多少好东西来给他了,朱高煦也不笨。

朱棣嘴角一抽,他发现朱高煦的胆子是越来越大,如今都敢打断他说话了。

但到底是自己儿子,如今还是他最为看好,最为喜欢的儿子,加上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出了这么好的策略,朱棣还能咋办,权当忍一次了。

“臭小子,你胆子可是越来越大了,既然你想要急着回你的大汉国,咱也不拦着。

不过这些俘虏,咱只能给你五千,其他的要留下。

你也别跟咱呲牙,咱还没有说完,老大不是给你准备迁移五十万人吗?

咱额外再给你迁移十万人,以青壮为主,作为给你的补偿。

但是咱也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回去后,你必须要跟咱一起把这个法子给完善出来,你才能回去。

不然,别说咱现在答应你的这些了,之前给你准备的那些,你也别想得到了。”

朱高煦瞪大眼睛看着朱棣,他是真的见识了,朱棣这人的不要脸程度,再次刷新了他的认知。

他以往一直以为,作为皇帝,起码都是大度的吧,是要脸的吧,毕竟是皇帝了,现在看看朱棣,哪里有这些了?

在朝堂上,在处理国事上,有大臣在时,确实看着像个皇帝,但现在做的这些事,哪里要脸了?

就是一个泼皮无赖,居然用这样的方式来威胁他,朱高煦是真的见识了,难怪文官都不喜欢这样的皇帝呢,因为根本就架不住。

最终,朱高煦只能接受了,他能咋办,他也没有办法,人在屋檐下,在朱棣这里,他不得不暂时低头。

不过,朱高煦也有自己的倔强。

“爹,既然你这样说了,我也不是一个不懂事的人,不过我有一个要求。

那就是我要的那些人才,也得给我翻倍,再给我一些。

还有粮食,也得给我准备一些,二十万石,这不算多吧,到时我都要带走。

另外还有布料这些物资,我也要带一些回去。”

朱高煦林林总总又列了不少,反正都是他那里需要的基本物资,这次朱高煦是一点没有跟朱棣客气,更没有为大明着想。

朱棣做初一,现在他就要做初二,不给他一点补偿,哪里能行。

朱棣看着朱高煦一张嘴一直在说,又在他这里直接用他的笔墨纸砚,用他的桌子写了一份清单出来,朱棣看得都是嘴角微微抽动,心中更是只有一个想法,这人朝他,一样的小气得很。

当看完朱高煦的清单,听朱高煦说完,朱棣都觉得牙疼,因为这人要的,可真是不少,是一点都没有跟他客气。

别看朱棣面上心疼又无奈,但心中却是无比的欣慰,朱高煦的这些,在朱棣眼里跟他实在是真的太像了,看见朱高煦,仿佛看见了年轻的自己。

虽然有些夸大了,但那种感觉,让朱棣

很享受。

朱高燧在一旁瞄了一眼,顿时不敢看了,因为就那一眼,他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加快了。

朱高煦是得意的看着朱棣。

“爹,这些能不能行,你给个准话吧。”

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煦,又看了看手中的清单,他很想打人。

这人,是来找他进货的吧?真就什么都要,简直穷疯了。

朱棣随即拿起笔,直接给朱高煦划了一大半,而留下的小部分,数量也是减少了一半以上。

朱高煦看着这一幕,直接急了。

“爹,你别太过分了,我可立了这么大功劳,我是功臣。

还有,你都不让我回大汉国了,我要点补偿怎么了?你这么小气干嘛?”

“老二,你是怎么有脸说出这话的?你这是要补偿吗?

咱看你是想要把大明搬空是吧?

就这些,你要是再敢多说一句,这些你都别想了。”

朱棣都要被这人给气笑了,就知道说他无耻不要脸,在他看来,朱高煦这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样的无耻不要脸。

朱高煦见状,也只好闭嘴了,反正这次班师回朝,他估计也得明年才能回去,现在还能多薅一点羊毛,何乐而不为?

不就是被朱棣骂几句嘛,又不掉一块肉,要是被朱棣骂还能得更多,他也不介意的。

朱高煦自认自己就是一个实在的小人,什么君子之风,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谁让他的大汉国穷呢,他一心只想强大他的大汉国罢了,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朱棣与朱高煦在这里相互嫌弃的聊着,讨价还价,一旁的朱高燧就静静的看着。

朱高燧一脸的笑容,但在心中,对朱高煦是越来越看好,因为他发现,自从朱高煦决定出海,再到出海,如今回来,朱棣对朱高煦的态度转变太大了。

以如今朱棣的态度,在朱高燧心中,朱高煦未必没有机会啊。

如今他是没有了丝毫机会的,朱高燧只想让朱高煦上位,不管怎么样,他都要去做,这是他的决心。

在朱高炽与朱高煦做选择,对他而言没有丝毫可以犹豫的,犹豫一秒,都是他对朱高煦的不尊重。

朱棣做好决定,大军开始准备回返,班师回朝。

这次出兵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瓦剌吞并鞑靼,朱棣就没有想过攻入瓦剌,如今寒冬即将到来,大军陆续开始撤离。

京城,东宫太子府内。

朱高炽正凝重的看着朱瞻基提供过来的名单,看到最后,朱高炽神情更加不好。

将名单放在一边,抬头看向下面一身锦衣卫装备的朱瞻基。

“小子,你这是想要引起老爷子的不满是不是?

这次涉及到上百官员,以及三个卫所,布政使,指挥使全部都有牵涉,朝堂六部除礼部外,尽皆有牵连,都察院同样也有,正四品大员都有两人。

已经牵扯这么广了,你为什么还要把这些人也计入名单内?

这些人涉及非常小,牵扯很低,你知不知道,他们都是汉王府与赵王府的人,如今他们就剩下这么一点人了,你这次全部清理了,哪怕是因为这件事,你皇爷爷会怎么想?

到时你皇爷爷会觉得你容不下你二叔和三叔,也会认为你爹我容不下自己的亲弟弟,不然为什么要借着这次的事,将他们的人彻底一网打尽?

你办这件事的时候,这些你都没有考虑吗?

你告诉我,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朱高炽此刻很是头大,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干出了这样的事情来,他可是知道朱瞻基是很聪慧的一个人的。

如今这样做,这是摆明了要搞事情,而看着是在彻底清理朱高煦与朱高燧的人,让这两人彻底没有机会,但实际上,这对他而言,很是难受。

朱高炽根本就不怕朱高煦与朱高燧的势力,本身就已经很弱了,他更加在意的是朱棣那里的态度。

朱棣最不想看见的,就是他们几兄弟容不下对方,如今朱瞻基这样做就是在逼迫朱棣。

现在朱高炽都猜不到朱瞻基的目的了,朱瞻基这样做,到底是在图什么?

朱瞻基闻言,来到朱高炽近前,轻声开口。

“爹,如今的局势虽然明显,但你可知,皇爷爷对二叔的态度,不同寻常啊。

这段时间我掌握锦衣卫不少力量,这次皇爷爷带着二叔他们出征,二叔可是和皇爷爷朝夕相处,皇爷爷更是对二叔赞不绝口,这很危险。

二叔既然已经出海了,那么在大明留下势力做什么?这是要做什么?

并且前些日子还在京城留下的探子,随时探查大明的消息,这又是想要做什么?

尤其是二叔在广南,可是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变化实在太大了,过去这么些时间,就弄出这些来,爹你信吗?这其中,难道就真的没有皇爷爷的身影吗?

如今二叔在广南有了自己的班底,那些人,也是大明的官员啊,若是有朝一日,皇爷爷让二叔回来,这些人也会被调回来,到时可以直接衔

接朝廷的啊。

现在将二叔的那些势力拔除,加上布置在京城的哨探被我们掌握,想要得到大明的消息,不容易了。

而且也是为了告诉皇爷爷,做了选择,就不能犹豫,这也是在表明爹你的立场。

既然二叔出去了,就得分清界限,爹您容得下亲弟弟,我也容得下亲叔叔。

至于三叔,三叔虽然没有机会,但以三叔和二叔的关系,三叔的人,不就变相相当于二叔的人吗?

且这些人都涉及到这件案子里面,皇爷爷既然让我来处理,那我自然秉公处理,这次太子府的人也有不少在里面的,足够让皇爷爷无话可说了。”

朱高炽看着朱瞻基,一脸的沉重,他有想过这些,但没有想到朱瞻基居然真的这么做了。

随后一脸的恨其不争。

“小子,你还是嫩了点,你想做这些,还早着呢,时机挑错了。

而且汉王与赵王的这点势力,不会有任何影响,你这样操之过急,反而会让你皇爷爷多想。

这件事锦衣卫已经知道了,恐怕你皇爷爷那里,还有你三叔那里,很快就能知道了,到时你二叔必然也能知道。

既然你要秉公处理,那就不能对任何人有包庇,哪怕是东宫的人,只要牵连,无论大小,一定要一概而论!”

朱高炽一脸的狠辣,现在朱瞻基搞事搞出这么大一个窟窿,他必须要补上。

哪怕就是牺牲一些他提拔起来的官员,以及太子府出去的官吏,都必须要填上,只有真正的做到朱瞻基说的那点,公正处理,这件事才能算是过去。

朱高炽的心中很是疼痛,这一次,他的太子府损失最为惨重了,偏偏朱瞻基还以为在搞朱高煦与朱高燧的势力。

朱瞻基说的那些,他难道就不知道吗?

他想得可比朱瞻基想的多多了,他知道的,也比朱瞻基多多了。

如今朱瞻基是一朝得到实权,就开始迫不及待了。

这一刻,朱高炽都有些理解为什么朱高煦要让朱瞻基去看书沉淀了,这个性子,还真需要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