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桥亲与天津的差事
“您要让我纳妾?”陆文昭震惊地瞪大了眼睛,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岳丈泰山给女婿张罗着纳妾,九成九是要通过女婿这个桥梁,跟另外一家人联姻。也就是所谓的连桥结亲。
通过这种联姻方式形成的姻亲关系,比让自己儿子和对方的女儿结婚要弱一些,但相对来说也安全一些。至少连坐三族的时候,坐不到自己的头上。当然,要是连坐九族乃至十族就没办法了。
“不是我要让你纳妾。这事情成不成主要还是看你自己的意思。”海镇涛笑道。虽说女婿半儿,但说到底,海镇涛也只是陆文昭的岳父,而不是陆文昭的亲爹。要是陆文昭死活不肯纳这个妾,他也不能按着他的头强行让他答应。
“是哪一家的姑娘啊?”陆文昭问道。
“骆家,掌卫事骆大人的侄女。虽然只是庶出的小女儿,但这也是多少人求也求不来的好亲事了。”海镇涛回答说:“前不久,骆家的嫡长公子,也就是骆千户、骆经历,就这事儿找到了我,说有意要把这个骆姑娘许给你做小。想来应该是看中了你的本事。你觉得呢?”
“骆经历从总旗晋升为千户?掌卫大人要退了么?”陆文昭的第一个反应是骆思恭要告老,骆养性即将继承他的世袭千户。骆思恭是骆家的顶梁柱,他要是告老了,骆家就算是没落了。到时候换个掌卫事上来,骆养性这个千户大概率连经历司经历这个实职都没得干。
“当然不是了!”海镇涛赶忙否认道:“皇上新君御极,但骆家圣眷依旧。骆经历不是袭封千户,而是连升四级,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啊。攀上这门儿亲事对你来说只有好处。成了一家人,以后要是有什么能立功、有油水的好差事,人家也会想着你,而不是别人。”海镇涛意外的很坦诚。“当然了,海家也能沾着你的光和骆大人更亲近一些。”
明代的婚娶往往是没有感情基础的。陆文昭当初求娶海柔就不是为了成为海柔的丈夫,而是为了成为海镇涛的女婿。说得更直白一点,当初就是为了攀上本衙主官的关系,好尽快袭上父亲的职位,陆文昭才死乞白赖地上海家求亲。
现在能通过纳妾高攀到圣眷正隆的掌卫事骆思恭那里去,他自然也是愿意的。不过几年的相处下来,他对海柔也有了超越“上攀之梯”的感情。于是,陆文昭开口说道:“既是纳妾,应该还是先问问海柔的意见吧。”
“只要你点头。让她去张罗就行了,问她的意见干什么。”海镇涛微笑道。在海镇涛看来,当陆文昭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基本就是同意了。
可以说,婚姻连接的从来不是两个人,而是两家人。所谓纳妾问妻,实际上不是问正妻本人,而是象征性地询问正妻的父亲或是正妻的嫡长兄弟的意见,以表现夫、妻两家之间的平等与亲近。
“那就劳泰山大人操心了。”沉默了片刻之后,陆文昭还是点头道。
“哈哈哈。”海镇涛大笑几声,然后满意地拍了拍陆文昭的肩膀。“那就这么定了,找个时间,我带你去骆府拜访,顺便也买妾的礼数给行了。明年一开年,骆姑娘就要举行笄礼。到时候,你就雇一抬轿子把人带回去吧。”
“虽说是买妾,但毕竟骆家的姑娘,这银子可得备足咯,不能让掌卫大人觉得你不懂事儿。我知道你没什么钱,来!”说着,海镇涛从兜里摸出一个信封。“这是一千两,你拿去钱庄换成现银,到时候找几个人抬带到骆家去,就说是你自己出的买妾之资。别提我。”
“小婿一定尽快还齐。”陆文昭也不拒绝。同样是纳妾,但纳穷人家的女儿和纳官宦家的庶女是完全不一样的。纳穷人家的女儿,通常只需要十几二十两就能全了买妾之礼,但纳官宦家的庶女就需要一笔不菲的买妾之资了。这倒不是说官宦的庶女更值钱,而是人家要脸。“买妾之礼”四个字,穷人家看重的是“买”,官宦家看重的是“礼”。
“都是一家人,我一直把你当亲儿子看的。”海镇涛微笑着摆手道:“说什么还不还的就太见外了。你收着就是。”
“这怎么好意思!”陆文昭连连摇头,辞不肯受。
“别说了,就这样。”海镇涛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东司房佥事这个职位是个大肥缺,在锦衣卫的体系内,仅次于指挥使司掌卫事,和北镇抚司镇抚使。
“那小婿就.”陆文昭顿了一下,说道:“.长者赐,不敢辞了。”
“这才对嘛。”海镇涛点点头,然后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私事说完了,该说公事了。”
陆文昭闻言,立刻摆出肃然的表情。“大人请讲。”
“公事一共有两件。”海镇涛竖起两根手指头,在陆文昭的面前扬了扬,然后收起中指,说道:“头一件是皇上给掌卫大人安排的差事”
接着,海镇涛简要地给陆文昭讲了讲裁冗清空的事情。
“.事情就是这样。”海镇涛总结道:“皇上要裁撤本卫冗官,然后给剩下的人涨俸禄。掌卫大人准备从南司入手,先把南司整个换
掉,然后再用南司的职权对在职的军官发起‘京察’。掌卫大人决定让我去南司掌镇抚使的大印,主理这个事情。”
“恭喜岳父啊!”海镇涛说罢,陆文昭立刻赞道。
“哦?怎么讲。”海镇涛用考校的眼神看着陆文昭。
“这种大事仍然让骆掌卫捏在手里,就说明他老人家确实深受圣上的倚重。而他老人家又让您老来把持此事的头一等差,又足见他老人家对您老的信任。”陆文昭停了一下,沉默片刻后才接着说:“但小女婿想斗胆给您老提个醒。”
“有话就说,没什么斗不斗胆的。”海镇涛对陆文昭展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
“小婿想请泰山大人秉公办差、切莫徇私。”陆文昭说道。
“呵,我还没办差,你就晓得我不会秉公啦?”海镇涛虽然揶揄,但并没有责怪的意思。“所以小婿才说斗胆。泰山大人公廉有直,有目共睹,但这回的差事您应该更加小心谨慎才是”陆文昭正准备解释,就被海镇涛给打断了。
海镇涛轻叹一口气,说道:“你果然比我那个蠢儿子要聪明多了,他那个没有二两重的脑子里只有银子。他听见这事儿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捞钱、捞人情的好机会。捞狗屁!要是捞把刀子出来就好玩儿了。”
其实也无怪乎海博康会这么想,皇帝要的是裁撤冗员的结果,也就是把在册吃俸的官员数量往下压,至于哪些人留,哪些人滚,皇帝是不会也没办法逐一分辨的。皇帝只能保留一票赞成或者一票否决的最高决策权,并将分辨的权力下放给经办此事的官员。
一般来说,裁人留人是大的肥缺,只要不太离谱,不让那种拿不动刀的老头儿或者稚童去皇上眼前当差,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这回完全不一样了。皇帝看不见,但有人帮皇帝看着,西厂重立,职司就是监视锦衣卫。退一步说,就算西厂不死盯着,还有那么多科道言官盯着呢,现在东厂和锦衣卫完全脱钩,一封弹章递进去,连个能在御前帮着说话的人都找不着。
目前海镇涛明确知道的,跟宫里的高级太监搭上了关系的人,有且只有田尔耕一个。可田尔耕已经和骆思恭决裂了,要真出什么问题,田尔耕不把骆思恭往死里整才怪。
这时候顶风作案,垫着脚捞银子搞人情跟找死差不多。
见海镇涛自己想通了此事,陆文昭稍稍地松了一口气。海镇涛没见过宫里的大太监,他可是见过的。这些人不仅手眼通天,而且一个比一个聪明。要是海镇涛真的瞎搞,失了圣心,乃至引发天怒,说不定宫里就会顺着海家的藤摸他这个瓜的脑袋上来。
“另外一件公事呢?您是要小婿带队去抓南司的人吗?”陆文昭问道。
“不。如果我让你去抓南司的人,那就只有一件事了。南司那边儿的差事暂时还用不着你操心,而且那是明年的事儿,现在还不急。”海镇涛摇摇头,然后凝住表情,盯着陆文昭的眼睛,严肃地问道:“你之前是不是去过一趟天津卫?”
“是的,小婿领了掌卫大人的帅令去天津抓张诗芮。”陆文昭疑惑道:“出什么事儿了吗?”
“你收了天津卫指挥使多少钱?”海镇涛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
外地官员,无论文武,一见到北京来的锦衣卫都是会给常例孝敬买平安的。不然就算没事儿,要办的案子跟该官员没关系,锦衣卫也能给你找麻烦出来。毕竟这年头,没几个当官的屁股是干净的。十来年前,矿税太监闹得正凶的时候,锦衣卫连清廉少污的地方官也能抓起来扭送北京治罪,乃至折磨至死。这就让厂卫的凶名更甚往常了。
“还真没收。”陆文昭否认道。“嘶!那个指挥使叫什么来着”
“沈采域。”海镇涛提醒道。“隆庆三年生人,成祖爷那一代传下来的世袭千户,他爹死前,他中了武举。但没有军功,可以说是一辈子都没打过仗,杀良冒功都没机会。他能混到天津卫指挥使这个位子上去,多半是因为走了兵部门路,但具体什么时候走了谁的门路现在还不知道。可能得问问他本人。”
“泰山大人知道他?”陆文昭有些意外。天津卫指挥使说是三品官,但这种三品官还真入不了海镇涛这个四品官的法眼。但现在不仅入了,还入得很深,明显是调查过的。
“刚知道。”海镇涛回答后,又立刻追问道:“这事情上你别骗我,天津卫再不济也是漕船北上的最后一道关,漕粮税银都要从这儿过,是个大地方。你去那里找人,不可能不要求天津卫指挥使司的协助,他见到了你的面,也不可能不给你银子。即使你不主动开口要,他也一定会给。”
“他给了,但我真没收。”陆文昭肃然回答说:“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是当天晚上到的天津卫,那时候,卫城的门已经关了,我用锦衣卫的腰牌叫开了门,也派了人去指挥使司衙门找沈采域寻求协助。但这家一上来就给了我二千两银子,就算是孝敬也太多了,我觉得不对,就没有敢收。我叫他回去换成常例,但在他回来之前,兄弟们就找到了张诗芮。您也知道,
第二天早上天一亮,我们就押着人回来了。”
“一两银子都没收?”海镇涛还是有些怀疑。
“真的没有,我发现他在衙门里狎妓。怕拿了他的银子闹个一身骚。”陆文昭郑重地点头道。“本来是想拿常例的,但抓到人之后又临时改了主意,没派人回去拿。”
海镇涛信了,忙夸道:“好孩子!干得好!”
“泰山大人,天津卫出什么事儿了吗?”陆文昭问道。
“天津要撤卫改府了。”海镇涛说道。
“皇上给掌卫大人下了命令。要锦衣卫把天津三卫从头到尾捋一遍。大人把这个差事分成了三份,我把天津卫的差事要了过来。”海镇涛拿起茶盏又喝了一口,这时候茶水已经有些凉了。“沈采域是一定要下狱的,本来我还打算让你去弄死他,免得他咬上你。但既然你没收他的钱,就法办他吧。在衙门里狎妓也好,吃空饷也好,草菅人命也好,贪污漕粮也好。总之把他往死里治。”
“如果扯出其他人呢?”陆文昭问道。
“区区一个卫指挥而已,他想往上跳还摸不到呢。”海镇涛不屑道:“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这个差事你去做,把他办瓷实了。”
“遵命。”陆文昭抱拳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