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探长 作品

第113章 阿克察·都安的来历

翌日,晨光微熹。

一个极好的天气,旭日从小兴安岭山脉中爬其地而起,在春雨连绵之际这样的天气实在难得。

陆北很忙,他将率领一连二十几名经过战阵的老兵,加上阿克察·都安他们十几名新兵,踏上前往萝北一带的征途。一共四十三名战士,去寻找一线生机。

在抗联部队中,首先学会的是野外求生,如何在零下三十度的夜晚保暖休息,如何在原始森林中寻找方向,如何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日伪军。

“立正!向左看。”

“稍息!”

整队之后,陆北跑步向冯志刚和吕三思。

在得到允许后,战士们牵着战马,几乎每一匹马背上都驮着物资,除却战斗物资外还有生活物资。庆幸现在并非冬季,不然连干木柴都得带上。

留守部队和妇女团的同志互相鼓励即将离开的众人,战争年代聚少离多是常态,即使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原始丛林,想要抱团取暖都是一件困难事。想要活下去就得分离,至少大家埋葬在同一片土地,无论生前生后都是同胞手足。

陆北从吕三思手中接过一个长筒布袋,里面沉甸甸的,用手一摸便知道是银元,还有一卷一卷的钞票。吕三思急忙将钱袋子扎在陆北衣物里面,狠狠打了两个死结。

“太多了,你们也要留些。”

“是参谋长嘱咐的。”

吕三思系好陆北的衣服扣子,拍打他的肩膀:“好好走,别又被日本人抓去,现在咱们第六军可没本事攻打鹤岗,要是进的监狱······”

“不会的,我不会当俘虏。”陆北很认真地说。

“念丧经。”

“你先说的。”

重重在陆北肩膀上捶打一下,吕三思尴尬一笑。

顾大姐带着妇女团的同志过来,给每一位即将征伐的战士送上一双袜子,嘱咐鼓励他们作战勇猛、一路平安,她们会等着战士们凯旋而归。

一双用旧衣物缝制的袜子送到陆北面前,看见上面密密麻麻的补丁和针线,可以看出制作袜子的主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手,那双袜子的主人笑吟吟盯着陆北。

“太埋汰了吧?”

“你就说要不要吧。”黄春晓鼓起腮帮子。

陆北勉强塞进腰间挎包,好歹也能穿一穿。

“你~~~”

“想说啥?”陆北问。

黄春晓想了想:“帮我争取一个好未来,这个腐朽的旧社会我已经受够了,我想能够堂堂正正住在屋子里,去逛大集,没有人能欺负我。

抗日救国,一定会成功。”

“你也在抗日救国,何必把期望压在别人肩膀上。”

“能者多劳呗。”

“切!”

翻了个白眼,陆北见出发时间已经到了,便命令部队开拔。

留在密营驻地的战士们目送陆北他们离开,直至消失在密林深处,而妇女团的同志不停追赶,一送便是两里山路。蜿蜒曲折的山间兽道上,陆北带领战士们朝着东北更为东北的方向走。

茂密的山林将战士们的身影遮盖,顾大姐她们站在一处山岗上,林间回荡起歌声。

‘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

嫂子~~~嫂子借你一对大脚,

踩一溜山道再把我们送好······’

歌声回荡在山林间,随着山风消散。

······

从汤原到萝北一带最快捷的路线便是走铁路、公路线,但那是不可能的,陆北不可能让日伪军察觉他们的行军方向,那就只剩下一个选择。

横穿小兴安岭,而恰好陆北知道路线,去年他在第三团跟随参谋长奇袭萝北凤翔镇,也是横穿小兴安岭山脉。那时正值夏季,花了四个昼夜,若是在寒冬时节,花上十来天都不一定能走到。

行走在原始森林中,每走一步可能便是这片秘境留下的第一个人类脚印,像是一群迁徙的古人类,寻找一处合适的栖息地。

参天如云的高大松树遮天蔽日,需数人环抱的巨树随处可见,稠密的灌木丛让人举步维艰,陆北一马当先走在队伍前列,用开山刀不断挥砍,砍出一条生路来。

路过一条山涧,春的消息似乎没来得及通知到此地,冰溜子如嗜血的野兽狰狞,寒冰封印着这条山涧溪流。稍稍靠近便能感受到温度下降,似乎又回到寒风怒号、大雪漫天的严冬之季。

一棵倒塌的参天巨树拦阻前路,陆北站在倒树下挠挠头,这树倒下来比他人还高。

数天后。

作为开路先锋的陆北挥舞开山刀,幽静的密林前方出现一丝亮光,他穿过一片灌木丛,眼前赫然是一条穿山而过的河流,似天神挥鞭落下在大地的疤痕。

河面还未彻底解冻,但已经有松动迹象,去年陆北来过这条河,是鹤岗与萝北的界河。

“嘟噜河,往前就是萝北县了。”宋三擦着鼻涕从身后冒出来,身后的战士们也陆陆续续从山林中钻出,看见瑰丽的山河景色,不由地停下驻足。

陆北大喊:“大好山河,岂容敌寇据之?”

“啊~~~!”

“好美啊!”

壮丽山河景色舒缓战士们连日行军的疲惫,山谷中云雾缭绕,蒸腾的雾气如同天女罗幔,一风一云似神女颦笑,教人贪慕其色。

牵着驮马的阿克察·都安走出密林,看见嘟噜河后眼中一震,顷刻匍匐于地,不停用满语说着什么,念念有词。

“都安,你念叨啥呢?”陆北问。

虔诚无比的都安拍打膝盖:“这里是先祖居所,故此请安,以求先祖护佑。”

“你来过这里?”

“我部落本居于此地,后受圣祖之诏不得入关,迁徙诸地以图存。德宗皇帝大权旁落,吉林将军无暇节制我部落,得以迁徙汉地以耕种为生,得以安稳度日,岁入无饥馑。”

听见这,宋三一乐:“这文绉绉的,读过书?”

都安看了眼陆北,后者对他的情况了如指掌,吕三思专门了解过阿克察·都安的情况,认为可以吸纳进抗联。

都安很大方的承认:“祖父种地后供我父亲读了两年私塾,后来打牲乌拉府把我部落土地圈走,由父亲给我开蒙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