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落山后,文靖臣身着一袭素雅的便服,怀揣着满心的期待,独自一人迈着轻缓而沉稳的步伐来到了客栈。他站在韦政所住的房门前,先是轻轻敲了敲门。
屋内传来韦政略带疑惑的声音:“谁呀?”
文靖臣应道:“是我,文靖臣。”
韦政赶忙起身开门,见到文靖臣,恭敬地说道:“大人,您怎么来了?”
文靖臣微笑着回应道:“梅兄弟,我来看看你。”
进到屋内,文靖臣目光在屋内扫视一圈,只见桌上堆满了书卷,笔墨摆放一旁,还未来得及收拾。他心中已有几分猜测,这韦政方才定是在埋头苦读。
两人简单寒暄几句,韦政请文靖臣坐下,文靖臣却没有马上入座,而是踱步至桌前,拿起一本翻开的书卷,随意翻了翻,赞道:“梅兄弟如此勤奋,他日必能高中。”
韦政谦逊地笑了笑,说道:“大人过奖,学生只是尽力而为。您且稍坐会儿,我这里马上就完了。”
文靖臣点点头,韦政继续埋头学习。
此时,文靖臣才真正开始细细打量韦政,只见他面色略显疲惫,却难掩眼中的坚定与执着。
文靖臣目光瞬间被韦政那全神贯注温习的身影紧紧吸引。只见韦政眉头紧蹙,如两道深深拧结的绳结,那皱起的纹路仿佛承载着他对知识的无尽思索和深沉探索。他的手中紧握着书卷,那书卷仿佛是他生命中最为珍贵、无可替代的宝物,不肯有丝毫的松懈与疏忽。他口中念念有词,声音虽低,却饱含着坚定不移的执着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仿佛在跨越时空与古人进行着一场深邃而神秘的对话,以至于全然未察觉到文靖臣在一直注视着他。那喃喃的低语声,在安静的房间里轻轻回荡,犹如一首无声却充满力量的赞歌,奏响着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书墨香气,那香气清幽而持久,仿佛是从悠悠岁月的深处悠悠传来的智慧芬芳。它悠悠地飘散在空气中,浸润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不禁深深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座古老而神秘的知识殿堂。阳光透过窗户那窄窄的缝隙,如缕缕金色的丝线般轻柔地洒在韦政身前的桌面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斑。光斑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如同灵动跳跃的音符,为这静谧而专注的画面增添了几分鲜活与灵动。那光斑的闪烁,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一场神秘而美妙的舞蹈,轻盈而迷人,让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
韦政身前的桌面有些陈旧,上面布满了细微的划痕,那一道道划痕犹如岁月留下的深刻印记,无声地见证了他无数次伏案苦读的辛勤付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一道划痕都像是岁月的故事,讲述着他夜以继日的拼搏和对知识的如饥似渴。桌面的一角还摆放着一盏油灯,灯芯已经烧得焦黑,灯罩上也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它们共同见证了他在无数个漫长的夜晚与灯光为伴,与知识为友的坚守与执着。那油灯的微弱光芒,曾在黑暗中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给予了他在知识海洋中勇敢探索的勇气和力量。
文靖臣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中满是欣赏与喜爱,那目光越看越炽热,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中暗自赞叹:“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他心里默默想着:“这般专注和勤奋,定能在殿试中大放异彩。若他能高中,必能为朝廷增添一份强大的力量,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他的目光在韦政身上来回扫视,仿佛在欣赏一件世间罕有的珍贵宝物,每一处细节都让他沉醉其中,难以自拔。那挺直的脊梁,如同一棵傲立寒冬的青松,挺拔而坚毅,显示出韦政的坚韧不屈;那专注的神情,透露出他内心如同磐石般坚定不移的信念;就连韦政额头上那细密的汗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都让文靖臣觉得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他的双脚仿佛被无形的力量钉在了原地,生怕发出哪怕一丁点声响打扰到韦政,仿佛时间在这一刻悄然静止,只为了守护这份专注与宁静的美好时刻。
待韦政稍作停歇,长舒了一口气,文靖臣这才轻手轻脚地走上前去,动作轻柔得如同春风拂过柳梢,他轻轻拍了拍韦政的肩膀,温声说道:“梅兄弟,要劳逸结合,还没吃晚饭吧,暂且放下书卷,咱们先好好吃一顿。”
说罢,便唤来小二点了一桌丰盛无比的好菜。
不一会儿,桌上便摆满了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的佳肴。那香气扑鼻的烤鸭,皮脆肉嫩,油光发亮,仿佛在骄傲地诉说着厨师出神入化的精湛技艺。烤鸭的外皮被烤至金黄酥脆,还滴着诱人的油脂,散发着让人垂涎三尺的浓郁香气。每一片鸭肉都被片得薄厚均匀,整齐地码放在精美的盘子里,旁边还精心搭配着葱丝、黄瓜丝和甜面酱,那色彩斑斓的搭配,犹如一幅美轮美奂的精美画作,让人赏心悦目,忍不住食指大动。
鲜嫩爽滑的清蒸鱼,鱼肉洁白如雪,汤汁浓稠鲜美,散发着勾人心魄的诱人鲜香。鱼身上的葱姜丝被滚烫的热油浇过后,散发出独特而迷人的香味,与鱼的天然鲜美相得益彰。那浓稠的汤汁如琼浆玉液般诱人,微微晃动着,倒映出周围的景象,宛如一面神秘的镜子,映照着世间的美好。还有一盘
盘精致的素菜,色彩鲜艳得如同春日里繁花似锦的花园,让人看了就心情愉悦、食欲大增。青菜的叶片鲜嫩欲滴,仿佛还带着清晨晶莹的露珠,每一片叶子都被精心挑选和仔细清洗,展现出最完美无瑕的姿态。胡萝卜切成了纤细如丝的形状,摆放得整整齐齐,宛如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那鲜艳的橙色在盘中格外引人注目,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那丰富多样的菜肴,宛如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奢华盛宴,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二人相对而坐,韦政起初不喝酒,经不住文靖臣劝酒,才勉强小酌几杯。
酒过三巡之后,文靖臣举起手中的酒杯,目光诚挚而热烈地凝视着韦政,语重心长地说道:“梅兄弟,此次殿试乃是至关重要的关键之考,你务必好好发挥,将你满腹的才华尽数展现出来。当今圣上求贤若渴,一心期盼着能有贤能之士为国家效力。你若能在殿试中脱颖而出,必定能为国家贡献自已的力量,成就一番伟大的伟业。”
文靖臣的眼神中充满了深切的期待和真挚的鼓励,然而心里却也难免有些忐忑不安:“不知这内弟能否从容应对这至关重要的殿试。殿试的竞争激烈无比,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稍有不慎便可能错失宝贵的良机。但看他如此出众的才情和远大的抱负,应当是能有所作为的。” 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如同春风拂过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充满希望的涟漪。
韦政眼中闪烁着坚定无比的光芒,犹如夜空中璀璨耀眼的星辰,毫不犹豫地回应道:“多谢大人鼓励,梅政定当全力以赴,不辜负大人厚望。我自幼苦读诗书,心怀报国的远大志向,此次殿试,定当不辜负大人的殷切期望,也绝不枉费我多年来的不懈努力。”
他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在殿试中展现出自已真正的实力,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这是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时刻,也是我为之奋斗不息的目标。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我都要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他的语气坚决果断,脸上洋溢着自信满满的笑容,那笑容如同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充满了温暖与强大的力量。他的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打着桌面,显示出内心深处的紧张与期待相互交织。
酒意渐浓,话语也越发投机。韦政在文靖臣的热情劝酒下,一杯接着一杯,渐渐地失去了起初的矜持与拘谨。他的脸庞通红,如同熟透的苹果般艳丽动人,泛着迷人的红晕,那红色从脸颊一直蔓延到耳根,甚至连脖子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粉色,如同天边绚丽的晚霞。眼神也变得迷离起来,仿佛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霭,原本明亮如星的眸子此刻变得有些朦胧不清。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说着一些满怀抱负的豪言壮语:“我若能高中,定要改革弊政,造福天下百姓,让国家繁荣昌盛,迎来太平盛世……” 那声音虽然含糊,却饱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不移的决心。他的身体微微摇晃,仿佛随时都可能倒下,但仍强撑着表达自已的崇高理想。
韦政醉眼朦胧,生平第一次喝醉了。他嘴里一边念叨着,头一歪就瞌睡了。
文靖臣赶忙扶住,看着韦政,疼惜地轻轻摇摇头,将他抱到床上。
文靖臣看着韦政沉沉睡去,动作极其小心翼翼地为他轻轻盖上柔软的被子,动作轻柔得如同呵护一件世间罕有的易碎珍宝。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心里暗暗想道:“希望你能如愿以偿地实现自已的远大抱负,为国家和百姓谋得幸福与福祉。这孩子心怀天下的大志,若能得偿所愿,必定是百姓之福、国家之幸。” 这才轻手轻脚地悄然离去。
离去之时,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熟睡中的韦政,目光中满是深深的祝福与殷切的期待,心中默默祝福道:“愿你殿试一切顺利,成功实现自已的崇高理想。” 他的脚步很轻很轻,生怕吵醒了沉浸在梦乡中的韦政,每一步都带着深深的关切与牵挂。他轻轻合上房门,那关门的声音轻微得如同一片落叶悄然飘落。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过得飞快,一个月后,殿试的日子终于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来临。
殿试的考场庄严肃穆,红墙黄瓦的宫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辉煌夺目,宛如一座神圣不可侵犯的殿堂。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七彩绚烂的光芒,仿佛是上天慷慨洒下的祥瑞之光。每一片琉璃瓦都经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图案精美绝伦,栩栩如生,展现着皇家至高无上的威严与无与伦比的奢华。
考生们个个神色紧张,有的在考场外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脚步急促而慌乱,心中如同揣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忐忑不安地想着:“这可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千万千万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脚下的石板路被他们紧张的脚步磨得光滑发亮,石板之间的缝隙里顽强地长出了几株嫩绿的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他们加油鼓劲。
有的紧闭双眼,双手合十,似乎在做最后的虔诚祈祷,额头渗出细密如珠的汗珠,暗自默默祈祷着:“上天保佑,让我能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已的最佳水平,展现出自已的真才实学。” 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他们的衣衫上,晕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仿佛是他们内心紧张情绪的
无声宣泄。
还有的脸色苍白,如一张薄纸一般,额头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焦虑与惶恐,喃喃自语道:“怎么办,怎么办,我好紧张,好害怕。” 他们的手心里满是汗水,将手中紧紧握着的书卷都浸湿了一角,书卷的边缘变得有些褶皱,仿佛是他们内心焦虑不安的外在体现。
而韦政却显得格外镇定自若,他昂首挺胸,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进考场,目光坚定而从容,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他身着整洁素雅的长衫,那长衫的衣角在微风中轻轻飘动,衣摆上的绣纹精致细腻,巧夺天工,显示出他的庄重与不凡。每一针每一线都绣得极为用心,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他的独特与卓越。
他的步伐稳健有力,仿佛不是来参加一场充满挑战和压力的考试,而是去迎接一场期待已久、志在必得的伟大挑战。每一步都充满了自信与决心,仿佛脚下的土地都在为他的勇气和坚毅而微微颤抖。他在心里默默给自已鼓劲加油:“我准备得十分充分,一定能够应对自如。多年的寒窗苦读,就为了这一刻的绽放,我不能退缩,不能畏惧,必须勇往直前。”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考场中庄严肃穆的氛围,努力让自已的心情更加平静和冷静。
考试内容以经史时务为基础,从《四书》《五经》的文句中巧妙引申出来,要求考生就相关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韦政看到题目后,心中先是微微一紧,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攥住,心想:“这题目看似简单明了,实则暗藏玄机,需要深思熟虑,仔细分析。” 但很快便冷静下来,他深吸一口气,那气息如同春风温柔地吹过心田,带来了一片宁静与平和。脑海中迅速整理着自已多年来所学的丰富知识和深入思考,那些知识如同璀璨耀眼的星辰,在他的脑海中熠熠生辉。
他想起了曾经与梅先生的深入探讨,义父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历历在目,清晰如昨。梅先生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开怀大笑,对他的教导充满了耐心和智慧,那些话语如明灯照亮他前行的道路。与同窗的激烈辩论,那些思想的碰撞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火花四溅,激发着他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已的观点。以及自已无数个日夜的苦读和思索,那一盏盏油灯下孤独却坚定的身影,那一本本翻旧的书籍,都成为了他此刻强大的力量源泉,支撑着他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他提起笔,蘸饱墨汁,那墨汁如同黑夜中的浓墨,深沉而神秘。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发出细微的 “沙沙” 声,仿佛是他内心思绪的潺潺流淌。他胸有成竹地开始书写,笔下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流畅地倾泻而出,每一个字都仿佛是跳动的音符,奏响着他内心深处的激昂旋律。他的思路清晰明了,观点独到新颖,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剑,劈开了重重迷雾,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从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到对时务的精准分析,再到提出切实可行、富有创意的解决策略,韦政一气呵成,仿佛这不是一场紧张激烈的考试,而是他在尽情抒发自已内心长久以来的宏伟抱负和远大理想。他论述着治国之道,强调民生之要,倡导文化之兴,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与强烈责任,那真挚的情感如同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让人深受触动,为之动容。
策论写道:
“臣对臣闻:国家之兴,在于治道;治道之要,关乎民生。今陛下临朝,圣德昭彰,四海咸服。然水患之扰,犹为民生之巨患,亦乃治国之要务,臣愿陈管见,以答圣问。
水者,利国之资,亦为祸民之源。黄河、淮河,诸水纵横,其泛滥之害,冲毁田庐,淹没禾稼,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究其根源,一则河道淤积,年久失修,泥沙俱下,致河床抬高,水流不畅;二则水利设施毁坏殆尽,堤坝坍塌,难以抵御洪流。
欲治其患,必先明其理。当务之急,在于勘察河道,详审水势。派遣精于水利之臣,遍历诸水,绘制详图,标记险要之处,以为治水之基。同时,广纳贤才,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制定周全之策。
治河之法,疏浚与筑堤并行。疏浚河道,当以人力与物力相结合,调集民夫,配合器具,清除河底淤泥,拓宽河道,使水流顺通。筑堤则需选用坚实之材,夯实基础,增高加厚,以防洪水漫溢。且需定期巡查维护,及时修缮损毁之处。
再者,水利之兴,在于统筹规划。黄河、淮河,水系相连,治理不可孤立为之。当协调各方,统一调度,使上下游、左右岸皆能兼顾。可设立专门之水利衙门,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确保治水之事有序推进。
于民生而言,治水乃保民之根本。水患既除,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农田得以灌溉,仓廪得以充实。且治水工程,可吸纳众多劳力,使百姓有事可做,增加收入,促进社会之稳定。
臣末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稾陨越之至。臣谨对。”
当他放下笔时,脸上露出自信从容的微笑。那微笑如同清晨穿透薄雾的温暖阳光,柔和而明亮,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他知道,自已这一篇策论,定是一篇才华横溢、见解深刻的旷世之作,足以展现他的惊世才华和高远志向。他抬头望向辽阔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待。那期待如同展翅高飞的雄鹰,向着广阔无垠的天空自由翱翔。他仿佛看到了自已在朝堂之上,为国家建言献策,为百姓谋求福祉的光辉场景。那美好的愿景,如同一幅绚丽多彩、宏伟壮丽的画卷,在他的心中徐徐展开,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殿试结束的钟声悠悠响起,回荡在庄严肃穆的考场之中。考生们纷纷搁笔,那或凝重或释然的神情,仿佛诉说着他们各自在这场知识与智慧的较量中的经历。
韦政轻舒一口气,他的目光在刚刚完成的答卷上短暂停留,眼中流露出自信与满足。他缓缓站起身来,动作沉稳而从容,整理了一下微皱的衣衫,与周围或疲惫或兴奋的考生们一同有序地离开考场。
考场外,阳光依旧炽热,微风轻轻拂过。有的考生一出考场便如释重负,与等候在外的家人朋友激动地分享着自已的感受;有的则面色凝重,沉默不语,似乎还在回味着考试中的种种细节,担忧着自已的发挥。
韦政独自走在人群中,他抬头望向天空,心中既有对未知结果的期待,又有着对自已努力付出的坦然。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自已都已全力以赴。
此时的街道上,因为殿试的结束而显得比平日更加热闹。小贩们的吆喝声、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为这场重要的考试画上一个别样的句号。
韦政加快了脚步,他的身影逐渐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朝着未来的方向坚定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