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瑾有窕 作品

第258章 大喜,大乾长公主找到了

崔首辅忐忑不安地回到府里。

刚刚跨进正院,还没来得及更衣。

崔好好便满脸急色地闯了进来。

“祖父,您回来啦!镇国夫人的事,您可不能不管!必须洗清她身上的罪名!”

崔首辅气得倒仰。

“你一个姑娘家,日日往镇国夫人府跑,我这个做祖父的想见你一面,都难如登天!

你倒好,不问一声祖父身子可安好,净想着镇国夫人。

你索性搬去镇国夫人府上吧!”

崔首辅说的是气话。

不料,崔好好竟低下头,思考此事的可行性。

这下子,当真气坏了崔首辅。

举起手,作势要打她。

隋氏赶紧打圆场。

“好好,别惹你祖父生气!他公务繁忙,你该懂点事。”

崔好好撇撇嘴,一边向外跑去,一边再次叮咛。

“祖父,您别忘了啊!必须助镇国夫人一臂之力。”

隋氏哭笑不得地送走崔好好,赶紧扶着首辅坐下,倒了杯热茶递给他。

“老爷,东西到手了,何时进宫面圣?”

倒不是她心急,而是八皇子薨逝,她心中不安,又心疼老爷日夜操劳,有心替他分担。

崔首辅沉吟。

“目下正是最好的时机。皇上的注意力定然被镇国夫人牵扯,没精力过多追究。

不过,你明日入宫,先去见太妃娘娘。”

隋氏一怔。

“太妃娘娘?”

“没错!太妃娘娘是你身份的另一重保障。只要她认定了你,你就成功了一半。”

太妃于皇上有恩,有太妃从旁说话,何愁此事不能顺利?

崔首辅话虽这么说,心中仍没有十足的把握。

印章虽然到手了,但印章的出处还未调查清楚。

此事冒然亮出身份,恐有变数。

但他等不及了。

因为,科举造假的事被人揭发了。

李先生的尸首还存在顺天府冰窖里。

此事一日不解决,他的头上始终悬着一柄利剑,日日不得安枕。

隔日。

朝堂议事后,中宗当庭宣布,由顺天府、大理寺、东厂三堂会审,严查镇国夫人一案。

旨意一出,众人心头不约而同咯噔一声。

纷纷打量中宗的神色。

见他面无表情,无悲无喜,心中不免打鼓,吃不准他对镇国夫人的事,究竟持怎样的态度。

冯远见众臣默不作声,看了眼中宗,高声吟唱起来。

“无事,退朝!”

“慢着!哀家有话要说。”

太妃带着大队人马,大步走了进来。

她神采飞扬,脸上写满笑意。

自打废王离开后,这是头一次露出这么灿烂的笑容。

众臣心中打鼓。

后宫不得干政,今日太妃闹的是哪一出?

中宗眉头一皱,“太妃所为何事?”

太妃无视中宗声音里的三分不悦。

喜滋滋地禀报,“陛下,长公主找到了!!!”

中宗闻言,神色大变,腾得一声站起身,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

他飞快地与冯远对视了一眼,后者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中宗满腹狐疑。

“太妃,你……怎么知道?”

火枪一事大获全胜,他的确想尽快恢复阿姐的身份。

只是好巧不巧,正当他决心公布宋谨央身份之时,有人联名状告她,拖住了认亲的步伐。

可,太妃是怎么知道阿姐身份的?

难道,是卿如尘走漏了消息?

不过也好,既然都知道了阿姐的身份,他正好顺势公布,想来阿姐也不会怪他自作主张!

中宗腹诽的时候,整个朝堂震惊了。

突如其来的消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反应。

朝堂上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一、二、三……

三秒过后,整个朝堂炸开锅。

“长公主,是先帝的长公主?天哪!找到长公主了,大乾之大幸啊!”

“呜呜呜……长公主找到了,咱们能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了。”

“大喜,不,双喜临门。细作被抓,火枪案告破,长公主寻回!天哪,上天当真眷顾我大乾啊!”

“天佑大乾!”

耳边不断传来兴奋声。

说时迟,那时快,整个朝堂的官员,整齐划一地跪下磕头,口中高呼:“皇上圣明!大乾兴盛!”

中宗窃喜。

他笑着开口,“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朕也不藏着……”

他的话还未说完。

太妃兴奋地从身后拉出一人,往中宗跟前一塞。

“陛下大喜,长公主正是崔首辅夫人——隋氏!”

中宗说到一半的话全部卡在喉间,他瞪大龙眼,一错不错地死死瞪着隋氏。

后者恭敬地屈服一礼,低低开口。

“臣妇拜见陛下!”

“错了,错了,”

太妃笑吟吟地纠正隋氏的话,“你该称呼陛下为皇弟!”

隋氏温雅地笑了笑。

“太妃,陛下还未认可臣妇,臣妇不敢逾矩!”

太妃根本不以为意,笑着打趣。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好不容易寻回你,哀家和皇上高兴还来不及!

陛下,咱们赶紧得去皇祠禀告先帝,让他也高兴高兴!”

中宗阴沉着脸,目光始终围绕着隋氏。

一副小家子气的模样,连阿姐的一根头发丝也比不上。

竟然大言不惭,说自己是长公主?

平白沾染了长公主这个名头,气得他胸膛不自觉地一起一伏。

太妃以为中宗高兴过了头,也不催他。

反是崔首辅眸光暗了下去。

“咳,咳……”

冯远突然咳嗽起来。

中宗立刻回神。

藏在龙案下的双手紧紧握起的同时,面上现出欣喜的笑意,眼中流露出激动的神情,腾的一声从龙案上起身,大步走向隋氏,激动地喊了一声。

“阿姐!”

隋氏立在堂上。

明明中宗脸上满是笑意,可她却感觉一种莫名的压迫,压得她喘不上来气。

直到中宗开口唤她,一颗心才放到了肚子里。

下一秒,却惊得一跳,连忙侧身避让,忙不迭地还礼,嘴上连连说,“使不得,使不得”。

满朝文武也被中宗的行为震惊了。

皇上竟然不顾身份,亲自走下龙案行礼。

可见,长公主在先帝和皇上的心目中,是何等重要啊。

臣子们眼中含泪,再次跪下磕头。

“长公主金安!欢迎长公主回朝!”

喊声穿透云层,震惊天地。

宋谨央坐于书桌前抄写经书。

刘嬷嬷、素香、素馨在廊下候着。

几人坐在一处,安静地忙手上的活计,气氛融洽极了。

突然,冯氏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

“娘,出大事了!那几个王巴羔子,竟敢背后下刀子,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她从冯远的私宅回来,一路上听到人们的议论,顿时心中大急,紧赶慢赶地回来禀告。

刘嬷嬷听到声音,惊跳起来,拦住冯氏。

“我的姑奶奶,您小声些,夫人在屋里抄经书呢!”

冯氏急得跺脚。

“嬷嬷,还抄什么经书?外面都闹翻天了。那几个王巴羔子竟然联合起来状告娘,连大嫂也递了状纸,告娘杀了她娘家满门。”

屋外几人神色顿变。

刘嬷嬷更是气得脸都发绿了。

“世子妃疯了吗?竟然告自家婆母?”

“阿凤啊,进来吧!”

宋谨央的声音响起。

冯氏大步走了进去。

宋谨央笔搁下,最后看了看抄写的经书,卷起来交给刘嬷嬷。

“派人送去相国寺。”

接着拉住冯氏的手,一起坐到贵妃榻上。

“你说的话我听到了!他们爱告便告吧,事情的原委总会水落石出的!”

“娘,万不能大意啊!联名状告一事,只怕是障眼法。”

蓦的,宋黎的声音门口响起。

他一路疾赶,头一次在闹市快马加鞭。

此刻,他心跳如鼓,焦急地告诉宋谨央。

“娘,‘长公主’现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