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然 作品

第194章 入宫受阻!奇怪的周宣!

京都。

朱雀大街上,马蹄声传出去很远。

苏云勒住汗血宝马时,正阳门的朱漆大门正缓缓闭合。

三百西厂缇骑分列两侧,绣春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厂公,这是何意?”

苏云翻身下马,明帝令在腰间叮当作响。

赵无极望着城头如林的枪戟,蟒纹斗篷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

“公主遇刺,陛下已封锁九门。”

城楼上突然亮起一排孔明灯,魏公公佝偻的身影出现在雉堞间,手中拂尘扫过琉璃宫灯。“苏公子请回吧,陛下有令,今夜任何人不得入宫。”

苏云望着栖凤阁方向若隐若现的灯火,掌心骤然攥紧。

他很清楚,他有明帝令,皇宫中的任何人都拦不住他。

魏公公就是专门为此而来。

他眉头紧皱,脑海中浮现一张娇俏的脸。

明珠被皇后罚的那一幕犹在眼前,此刻若有刺客趁乱而入。

“魏公公!”

他扬手掷出并蒂莲香囊。

“劳烦转交公主,就说......”

“苏公子还是快些离开吧。”

魏公公接住香囊时,袖口滑落半截明黄缎带。

“陛下正在养心殿审讯刺客,公主安好。”

这句话如定海神针,苏云紧绷的肩膀终于松懈。

他翻身上马时,瞥见城楼下蜷缩着几具焦黑尸体。

正是白日在青云山见过的南蛮装束。

回唐府的路上,苏云反复摩挲明帝令的纹路。

香囊被魏公公收走,他忽然意识到,这或许是周明帝在暗示他置身事外。

“婉儿,加强唐府守备……”

他压低声音。

“另外,让韩明把文斗的所有相关案牍搬到书房。”

婉儿点点头。

“我这就去找。”

“唐府安危不用担心。”

“齐镇恶此刻定在宫中,但王庄守在唐家。”

一炷香后。

苏云回到唐府。

唐府灯火通明,唐明正在指挥家丁加固院墙。

见到苏云归来,他小跑着迎上来。

“公子,城南云来阁的老掌柜们送来账册,还有......”

“先去书房。”

苏云解开外袍,露出内衬的软甲。

这软甲是之前李安定给他的,据说花了三十万两白银。

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三日后就是文斗,我要重新规划商路改良策。”

书房里,韩明已经铺开丈许长的羊皮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大周十三州的粮道、盐路和驿站。

苏云的指尖划过青州漕运路线,忽然停在一处空白处。

那里本该是唐家旧码头。

“明叔,唐家在青州还有多少产业?”

唐明打开紫檀木匣,取出泛黄的地契。

“回公子,这是那些脱离唐家的商贾归还回来的。”

“现在看,我们在青州有三处茶山、两处盐场,还有......”

“把这些都抵押给沈扬。”

苏云突然打断他。

“用京奉商会的名义,在青州建三处粮仓。”

其实他完全不用抵押。

一句话,沈扬必定会乖乖帮他办事。

毕竟,那纯粮高度白酒,这人还惦记着。

但那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沈扬有一句话说的对。

在商言商,莫谈感情。

唐明和韩明面面相觑,韩明忍不住开口。

“公子,文斗比的是诗词歌赋,这商路改良......”

“周明帝要的是既能镇住大梁使团,又能惠及百姓的治国良策。”

苏云蘸着茶水在地图上画圈。

“诗词只是表象,真正的较量在民生。”

“更何况……”

苏云一阵冷笑。

对于周明帝,他不过是奉命行事,对方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对南蛮族,本来没什么特殊的想法。

立场不同罢了。

但是。

京都那几十位无辜百姓。

更关键的是。

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心上人的安全。

那就不用客气了。

“区区南蛮而已。”

“江洋贼寇,尚知祸不及家人。”

“这些巫蛊,竟残害如此多百姓。”

听闻此言,韩明和唐明对视一眼,一脸叹服。

婉儿美眸也闪着光。

眼前那道挺拔身影,越发迷人。

可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们都神情怪异。

“惹了本公子的明珠,就别怪本公子不客气。”

……

……

这才是你的真实想法吧?

婉儿银牙暗咬,韩明二人默不作声。

苏云也不在乎他们的表现。

他忽然想起周明帝说过的三朝恩怨,笔尖重重落在青云山的位置。

唐家的秘密像块烧红的烙铁,此刻正贴在他的心口。

“没事的话,去做吧。”

“本公子要挑灯夜读。”

“是!”

韩明二人匆匆离开,婉儿一言不发,走出门中,守在门前。

苏云有些奇怪。

这冷艳侍女,现在已经不抗拒他的亲亲抱抱。

每当他提笔之时,也乐得在一旁研墨添香。

今天这是怎么了。

他并未在意,拿起一旁案牍,细细查看。

之前他已经了解过大梁使团首脑钱一山,和大梁文圣梁丙易。

但这段时间,遭遇这么多事。

他忽然觉得,这文斗,只是走一个形式罢了。

所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子时三刻,更夫敲响梆子。

苏云揉着酸痛的脖颈起身,窗外忽然传来细微的鸟鸣。

是唐门暗哨的警示。

“公子,有客来访。”

婉儿掀开帘子,眼中闪过罕见的诧异。

书房外站着位身着青衫的老者,鹤发童颜,腰间玉佩刻着“周”字。

苏云微微一愣,这人正是当朝太师周宣,他的恩师。

也是他目前在这个世界上,最净重的人。

“老师,你怎么来了?”

苏云大礼参拜,心里却直犯嘀咕。

周宣本就极少出宫,城中别苑,压根也没住过几天。

此刻深夜来访,必有要事。

周宣拂袖免去虚礼,目光落在案头的《京都商路改良策》上。

“云儿可知,对于三日后的文斗,对付这大梁使团,为师曾是如何告诫你的?”

苏云当然没忘。

“以进为退。”

周宣点点头。

“诗会之上,你做的不错。”

“但是还不够。”

烛光下,周宣苍老的脸,显得格外慈祥。

他微笑着看着苏云,眼神和蔼。

那模样,就像是谆谆教导晚辈的老爷爷。

苏云心中暖暖。

“请老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