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我肆意 作品

☆、功德(四)

酒肆茶楼朝着两方延展,逐渐幻化成与当年模样一般无二。

“这是用了当初归书未入地府时的记忆,小小幻术而已。”

斫余介绍着,不理慕清澜在一旁满是不屑地冷嗤,便带着宋心悦一脚踏进了繁华市井之中,落在一处面摊,那书生正在摊位上吃面。

吃面便也罢了,另一只手却是捧着一本经义,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好几次差点将面条戳进自己鼻孔,也丝毫不长记性。面摊老板偶尔瞥过来一道目光,便忍不住摇摇头,怕是又得疯一个。

面摊虽小,老板是个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在京城早就见惯了场面。

历来考试的众人,勤学好问数不胜数却少有金榜题名,却有风流成性搏个名声走别的门道进官场。

是否入仕,在百姓瞧来,显然已经与学问没有太大关联,此刻如此认真,等到放榜时,却不知该如何失落。

宋心悦自然不了解归书轮回时的世态,斫余便十分贴心地跟他解释。

“这是他第一世,身上半点功德也无,家境贫寒,父亲早逝,疾病缠身的母亲也在他上次准备进京赶考前故去。不得已,只能守孝三年,今年再来。他的确学识渊博,守孝三年在原来的乡镇谋了个教书先生的职。若他安心待在那个小乡镇,一世倒也无忧。”

“穷乡僻壤,如何无忧。”慕清澜满不在意地冷哼。

斫余目含警告瞥她一眼,得她再不插嘴的承诺后才继续说下去。

“若他一直待在那个小乡镇,实则可以得到与你父亲十分相似的际遇。小乡镇中有个有钱人家的小姐,愿意嫁给他,明面上让他入赘,实际上仍旧是下嫁,连孩子的姓氏都不争。他却待孝期结束,跟这位小姐借了足够的盘缠,一路到了京城。所有的钱财都用来买了未见过的书籍。他从小乡镇出发时,带了一车书,如今已是堆满了两个房间,经义史论,偏门杂学,不一而足。”

当初冥界许多人并不明白,世上千千万万人,为何选了他十世轮回积累功德之后进冥界顶替那位渎职的判官。便由斫余在他轮回经过冥界时,取了灵魂中部分记忆,显像之后,方才了解。

“你猜他为何要如此?”毕竟是宋心悦要攒功德,他不妨考考她。

“唔……爹爹曾经与我说,前人将经验、知识记录在书册之中,便是让后人走更少的弯路,而后站在他们铺就的道路上毫无阻碍地探索前路。”

斫余笑了一声,言辞中颇有赞赏之意:“你爹爹倒也是个明白人。但归书与你爹爹想的有些许不一样。他希望能站在读书人的顶端,利万民,利社稷,利当下,利千秋。他从小极不顺遂的际遇,教会了他一件事,那便是若整个世道变得更为善良一些,他的父母是否会活得轻松许多,与他父母一般的那些还在为了生存而艰难挣扎的人是否能活得轻松许多。”

幻象中的情景进行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书生考取功名,登殿授官。

有才却没背景的人,在官场之中并非一路坦途,幸得明君赏识,才能让他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之下,一步一步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以左右一国政事。他成了丞相的左膀右臂,在朝堂之上仍旧算得上寂寂无名。一道道经由丞相之手发出的政令,令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赋税哪怕降到了最低,收上的税额也比从前任何一年高得多。国库充盈之下,国力日渐强盛。

丞相故去之后,恰逢新旧国主更叠,他也在新一代势力倾轧下丧生。

为一国强盛奉献一生的书生,到最后,只有那位已是他人妇的乡镇小姐为他立了一块碑。

史书无名,碑上不敢留名,仅列上他的事迹。

第一年,常有人感怀,前来祭拜。

第三年,拜祭之人虽渐少,碑前贡品不断。

第十年,那位小姐逝去,贡品不知多久未曾换过。

第五十年,已鲜有人知晓,有那么一个人,将他们带到了盛世。因为未入史书,所以无人记得。那块无名之碑,也逐渐落了灰。

百年之后,朝代更叠,那块碑,也不见了踪影。

“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呢?”宋心悦看着苍茫的荒野之中,雕刻精致的石碑被侵蚀成了不起眼的石块,静静地散落在四处。或许再过几百年,没有人悉心照料的情况之下,那块石碑便像从未出现过一般,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中。

记忆里,现实里,所有的一切证据,都消失。

没有人再记得,曾经有那么一个书生,博览天下书籍,只为天地间苦苦挣扎的黎民活得快活。

“可是,没有人求过他做这些事情呀。”斫余说得稍显冷漠,“即便是真的求到他头上来了,他如此不为名不为利,落得如此下场,不是十分合乎道理么?那位丞相却是博得了传世美名,也怪不得那些受惠之人不记得,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不该这样的,他们不该这样的……明明是他的功劳……”宋心悦觉得十分揪心,这样的境遇,他经历了十世么?十世功德,都是这般苦闷地积攒么?

“谁的功劳不重要,他们认为的才重要。你得庆幸,天命不会被蒙蔽,否则他可就真是为他人做嫁衣。”斫余一挥手,将幻象收去。

四周又是之前的那块墓园,地上还留着前些时日慕清澜用法术乱砸出来的坑。

斫余微皱眉头瞥了一眼,才继续道:“你所做之事可能无人记得,可能得不到什么回报,你还要继续么?或者,我换一个问题,你真的有想救人救世的那颗心么?”

宋心悦抿唇问道:“判官大人轮回之时,看见之后的事情,他又是怎么想的?”

斫余回想着那个书生第二次轮回之时,恰好他第一世的名声已经消失殆尽,在忘川边上,有小鬼嘲弄地问了他:“你是不是傻呀?你看看你做的事情根本没人会记得,白忙活一场,还赔上命,值不值呐?”

那位书生看着那之后的景象默然良久,才笑了一声,答。

“世人多愚,求人知己,不如不求,正心而已。”

斫余想起来什么,叫了一声慕清澜:“说起来,当时那个小鬼就是你殿中的,当时小鬼将这话传回给你时,你也嗤之以鼻。”

慕清澜不知道在想什么,撇过脸去:“不记得了。”

“好吧。”斫余无奈。他还醒着时,归书与慕清澜还不对付,后来的事情他也未来得及与归书聊上几句。冥界这两日,太忙了。

偏头再看宋心悦,小丫头闭目垂首,嘴中喃喃“正心而已”四字,似乎在努力做决定。

要攒功德,便得将对归书的想念放在一旁,不可因这些私情乱了功德本身初衷。这对于原本就因为想要追随判官进冥界的少女而言,着实太艰难了一些。

斫余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明白,这决定于她而言过于艰难。她其实说的也没错,不过喜欢判官而已,不必非要如此割舍。追到冥界陪伴是喜欢,放在心里挂念也是喜欢,一份干净纯粹的感情而已,不必因什么功德而糟践了。或许她年龄再大一些,便能想清楚,也未可知。

他长叹了一口气:“其实,你若是无法决定,可以选择放弃。你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不必承担如此大的压力,况且,归书也对你没这种期望。你今世有了冥界众人照拂,后世轮回也不会太艰难,你做不做这件事情,并不是必要的。”

“不。”宋心悦骤然擡头,仿佛下定了决心,“不能因为我可能做不到而放弃,也不能因为没有必要而放弃,如果这件事情是对的,是好的,那么我为什么不去做?我不能因为有危险,也不能因为结果可能达不到我的要求就放弃一件正确的事情。大人您从冥界过来,费尽心思告知我判官大人的前世,应当不是想看我放弃,是告诉我,一件正确的事情就应该不计后果地去做。结果如何,做得到还是做不到其实无需考虑,只有做过,才能无愧于心。对吗?”

斫余笑了笑:“没错。那么你可以试试了。”

宋心悦愣了一瞬,没明白。

斫余却是望向慕清澜,当了许久空气的慕清澜这才望了望天,叹了口气道:“我归位法力失控,影响到这个地方了。”

“会怎么样?”宋心悦仍旧不明白。

那个一向张扬自信的慕清澜难得满面肃容:“我还在凡间用了法力,用在了凡人身上。虽是归位时产生的混乱,不降天罚,但是引动了江潮。”

“北城临洛水,雷云已聚,至多三日,涝灾必至。”斫余望着宋心悦定定道。

“那那那那那那怎么办!”宋心悦急得舌头打结。

斫余微微笑道:“无妨,我将她带回去就好了。虽不能完全消解,但总归是人力能抵抗的。”

“那我过几日再来看吧。本来还想看看这小丫头知不知道机遇与危险并存呢。”慕清澜撇撇嘴。

斫余瞪她一眼:“别胡闹,等会儿可能是慕白亲自将你押回去了。”

“小白才不会对我那么粗暴呢。”慕清澜说着打了个哈欠,身形逐渐消散,已是用了遁法回冥界。

斫余朝着宋心悦颔首:“我们先离开了,祝你成功。”

宋心悦看着两人身形逐渐虚透下去,挥了挥手,准备等他们完全消失再转身离开。

两位都是冥界大人,基本的尊重要有。

于是她挥手挥了一盏茶……半炷香……一炷香……

眼见着那两位大人脸色越来越差,她有些忐忑地问道:“怎么了?”

斫余和慕清澜两人干脆取消了遁法,两人又凝成了实体,回到宋心悦面前,脸色十分不好看:“回去的路被堵住了。”

“啥?”

作者有话要说: 功德两个字太大了,像高考只能写高大上主旋律的命题作文一样将我困得有点难受。

归书第一世不拉长的原因就是……

功德这个故事的主题就是宋心悦的历练。归书只能是榜样学长。

这一章结束,后面就好写了。

功德之后还剩三个故事,结束倒计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