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808章 招抚降附

那边的办公室里传来官吏激动的声音,那是接到家书的喜悦。

张煌言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笑着又看起了报纸。

不得不说,邮政系统的建立可以说是方便了所有人。

尽管跨省邮递的速度要用周和月来计算,但也比以前快了许多。

毕竟,要人捎书信,也要看人家的行路速度,不可能象邮政系统这般迅速。

而高塔通信已经连通了几乎全国各省,紧急军情能以极快的速度传到中央政府。

再加上驿站官文传递的补充,在通讯这方面,大明已经领先于全世界。

张煌言也只能感叹,自己已经见到了太多的改变,见识了皇帝太多的办法和手段,简直是大开眼界,大长见识。

“此大明非彼大明,即便还是太祖子孙,但有了满清断代,一切都将改变得不再是以前的样子。”

张煌言这么思索着,倒也算开解了自己。

“在经世济用方面,万岁才是最有感悟。自己的忧虑,可以向万岁言明,却不可阻碍。”

张煌言觉得万岁既然不断扩张又移民,肯定有更好的防范之策,只是现在不好宣之于外。

只要不好大喜功,不穷兵黜武,也只要能促进大明的强盛,让大明子民享受到扩张的好处,便不用太过担心。

张煌言如此安慰着自己,也自知与皇帝在眼界上的差距。

“大人。”官吏抱着公文走了过来。

张煌言摆了摆手,说道:“送到本官的办公室,本官这便回去。”

看着官吏离开,张煌言喝完了杯中的茶水,才起身走回办公室。

除了处理政务和在家里,张煌言还养成了在市井间闲逛,或者说是体察民情的习惯。

作为先行来到北京的内阁官员,张煌言可以说是见证了京师百姓的变化,也眼看着北京逐渐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模样。

老百姓生活得如何,并不需要什么微服私访,只要看他们的精神面貌,便能了解到大致。

张煌言记得初到京城时,百姓们那脸上的徬徨凄苦,甚至还有绝望。

但现在,不说恢复到多么繁华的景象,百姓们脸上也有了笑模样儿。

能不能吃饱肚子,是否每天都为吃饭发愁,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在脸上,强颜欢笑并不是他们的权力。

张煌言作为行辕的总管,知道得清清楚楚,朝廷向北方运了多少粮食,投入了多少资金。

“如果当时有如此充裕的钱粮,又怎会民乱四起,又怎能让鞑虏趁虚而入,窃据天下。”

张煌言不止一次这样假设过,感慨过。可惜,那场华夏民族的大劫难终归是无法避免。

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终致神州陆沉,遍地腥膻。

回到办公室内,张煌言先看到的公文便是辽东急报,鞑虏残余已经接受招抚,鞑子皇帝和皇后已经在明军看管之中。

“好啊,太好啦!”张煌言等这个消息已经很久了,忍不住激动的心绪,起身在屋内来回踱步。

鞑虏残余已经不复为患,但到底还没有最后灭亡。

这有点象大明建国之初,虽然恢复中华的目标已经达到,可北元皇帝仍在,到底还不算是彻底成功。

现在,鞑虏皇帝已经落到明军手中,满清才算是彻底灭亡。

没有了皇帝,也意味着满人放弃了兴起之望。这当然也是识时务的表现,现实也确实没有了这种可能。

只要鞑子皇帝被明军所控制,以后任何想反叛争胜的企图,都会失去大义上的支持。

何况,现在不仅仅是鞑子皇帝,差不多所有的满清王公亲贵都已经成了阶下囚,失去了号召和旗帜。

“分散安置,就算有少数不满者,也掀不起风浪。”张煌言走到窗前,透过玻璃窗望着外面丰富的色彩,微眯了下眼睛。

“或许,把鞑子皇帝带回京师更为妥当。但万岁好象不在意,也不想见他。这虽然是自信的表现,但是——”

张煌言垂下眼帘,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

吉林船厂。

康小三和赫舍里氏已经被明军护送,向沈阳而去。在那里,将乘船到达营口,再赴旅顺,目的地是金州。

而在抵达吉林船厂后,既没有欢迎仪式,也没有什么屈辱的对待。不论是明廷这边,还是萨布素等满人,都很是平淡。

这对于已经接受命运的康小三,以及接受招抚的满人来说,或许是最合适的。

显然,康小三的离开,使双方都松了口气。

程德瑞先是设宴招待了萨布素等人,随后的两天,则举行会议,把对满人的安置计划合盘托出,还有陆路和水路的运粮接济。

索额图和明珠被委任为黑龙江府的政务长官,巴海和萨布素则是正副的军事长官。

程德瑞和索额图、明珠的会议,是要他们安排满人分两路向南迁徙。

一路是沿宁古塔往南,直到吉林船厂,千多里的沿途,将设置几十个村屯,每个村屯暂时安置三十户。

另一路则是从宁古塔向西,在松花江沿岸设村居住,便于用水路运粮接济。

还有十多万满人,被分别安置在通化、白山和岫岩。这样一来,满人便被完全分散开来。

分散则易管理,且不容易生乱,也是防患于未然的必须措施。

索额图和明珠自是全力配合,现在的满人,也没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要能活下去。

而在另一边,李岳也和萨布素等满人军官进行了商议,布置黑龙江的驻军和行动。

萨布素等人已经换上了明军的军服,辫子剃掉,戴上了大檐帽,这还是皇帝亲自设计的,

而普通士兵的帽子分为平顶帽和圆边帽,都有遮阳的作用。圆边帽更适合沙漠和雨林地带,能够挡雨和飞虫。

军服也仿效后世,简洁而利索,都有武装带。其实比较象二战德子的军装,暂时分为常服和作战服两种。

头一批换装的是北方军队,预计到年底,或者是明年三月份,全部换装完毕。

随着换装,皇帝也给军队发下圣旨,要求所有的现役军人全部剃短发,并对此征求意见。

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之不孝”的说法,但经过满清的剃发易服后,这种观念已经被削弱。

而皇帝在圣旨中更是给了军人短发一个高大上的名义,也就是所谓的“剃发明志,殒身报国”。

在皇帝的圣旨中,用激昂的语气鼓舞军人,视他们为国之坚城。连流血牺牲都不算什么,何况只是服役期间剃短发呢?

把军人剃光头或短发提升到无畏牺牲的高度,再配合帅气利索的新军服,算是把抵触情绪压到了最低。

现在,国战已经结束,鞑虏已经败亡。再提起剃短发的事情,就没有那么敏感。

否则,皇帝早就有这个想法,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来实施。

而且,经过了国战和开疆拓土,再加上北方和辽东的恢复重建,百姓安定,皇帝的威信也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关键还在于军队的忠心拥戴,高级将领的竭诚效忠。在他们心里,皇帝永远是正确的,凡有旨意,必然遵从无误。

当然,在圣旨之外,给军队的指令中也详细解释了军人剪短发的种种好处。

首先,短发易于打理,在军队中的生活,象洗澡什么的本就不方便。训练时流汗又是难以避免,长发的卫生难以保持。

其次,在战场上,长发有时会遮挡射击的视线。在肉搏作战时,更可能成为致命的弱点。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方便受伤后的包扎处置。

如果是长头发就非常碍事了,不仅要把伤处的头发剃掉,还特别容易引发二次感染。

所以说,军队留短发好处多多,势在必行。

如果黄立不是皇帝,一举一动影响太大,他都想剃个板寸,清清爽爽。

否则,天热一出汗,不洗就痒,一洗就是好半天,费水费事费香皂。

如果他不是皇帝,夏天穿个短袖大裤衩子到海边行宫喝冷饮,或是在水中游泳消暑,多么惬意。

可惜,现在做这些实在是有些惊世骇俗。做皇帝,也有很多的不自由。

但和黄立预测的差不多,军队留短发的圣旨,并没有太大的阻力。将领军官们遵旨而行,非常痛快。

有他们作示范和榜样,官兵们也很快就完成了剪头和换装。反倒是普通的士兵,对此稍有些怨言。

这也是一次检验军队忠诚度的举措,如果反对力度太大,黄立便要延后实施。

但实际上的实施,由于军官们的积极响应,几乎没有什么波澜便能完成进度。

特别是海军,完成得最快,将士们反应也最好。估计是因为海上比陆地更不方便洗头洗澡,淡水十分地宝贵。

长桌两侧是椅子,这是皇帝喜欢的布置,军队最先效仿,军事会议现在多是这样的模式。

李岳居中而坐,左侧是几位明军军官,右侧则是萨布素等满人军官。

“都是见过面儿的,不用客气,也不用拘谨。”李岳摘下帽子,放在了桌上,露出刚冒出头发茬的脑袋,扫视左右,脸上带笑,语气温熙。

如今的李岳还是年轻,但久在高位,领军的主将,自是养出了威严和气度。

同时,这说话办事儿也成熟稳重。尽管萨布素等人是降将,李岳也没有鄙视和看轻。

萨布素等人陪着笑,多少还有些不自在。尽管已经有官职在身,算是尘埃落定,也很快要返回宁古塔。

李岳打开手中的文件夹,缓缓说道:“黑龙江今年主要是布置和准备,明年才可能对沙俄大举用兵。”

“一旦用兵,就要犁庭扫穴,不仅是雅克萨,连尼布楚也要攻下,沙俄侵略者更要务必全歼,不留遗类。”

李岳抬起头,看着萨布素,说道:“由松花江水运粮弹物资,囤积物资的地点定在三江口如何?”

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在后世佳木斯同江市,古名三江口。

若在此地建木城囤粮弹,作为总后勤基地,便要派兵驻防,

便需要粮食,军屯是来不及的。

从宁古塔到三江口有六百多里,对于巴海和萨布素来说,并不是太容易。

还是粮草物资所限,大量逃亡到宁古塔的满人,将本就不多的存粮几乎完全吃光,这也是他们要接受招抚的重要原因之。

即便大量满人南返安置,粮食也不会凭空出现,还是要明廷供应。

萨布素没有多作犹豫,微微躬身道:“大人所命,末将遵令。不知要多少人马驻防,又限期几何?”

李岳微笑着说道:“要本提督说限期,恐怕不准。具体情势,还是你们最熟熟悉。”

停顿了一下,李岳又补充道:“尽管今年主要是积草屯粮,但对敌人也不得不防。万一其沿黑龙江侵扰,三江口也要有足够力量反击。”

萨布素想了一下,说道:“如果粮草充裕,一个半月或可完成筑木城设防御。既是粮草重地,一千人马驻防可保无虞。”

李岳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那便以两月为期,这边造出的船也有了足够的运量。”

“末将遵令。”萨布素恭谨地受命。

“今年在三江口建城囤粮,可离雅克萨还是遥远。如果还能向北推进,筑城戍守,为明年的行动作好准备,更为妥当。”

李岳翻着文件,再次抬头看着萨布素,说道:“萨将军的建城永戍甚为高明,待粮草运到,还请与巴海将军调充人马,修建城堡、扼守要地、屯田耕种。”

萨布素精神一振,拱手道:“末将以为可逐步北进,在爱珲、呼玛尔筑城作为进攻基地。”

“待我军在爱珲、呼玛尔驻防后,离雅克萨依旧较远,下一步便可将额苏里作为基地,继续逼近雅克萨。”

李岳点了点头,轻轻拍了拍文件,说道:“萨将军的方略上说得清楚,在爱珲筑城永戍,预备炮具、船舰。同时,设置驿站,运储军需。”

“如果粮草充足,便按此方略,越接近雅克萨越好。敌人的火器厉害,我军更加犀利。”

“第一批开赴黑龙江的部队已经确定,共是六百人,足以击败来犯之敌。”李岳指了指旁边的将领,说道:“便由吴中校率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