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564章 战徐州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64章 战徐州

天下太平,是老百姓的心愿,也是黄立的希望,而要实现,却是要用无数人的鲜血和生命来完成。

现在如此,将来也是一样。没有保卫太平的力量,早晚会再陷入战乱,不管是外患,还是内忧。

而明军,已经成为黄立手中那把锋利无匹的战刀,砍向异族统治者,恢复华夏朗朗的天日。

战争不是目的,却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牺牲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曾经走过的歧路,肢体生出的脓疮,要重归正路,要剜疮重生,也还要经历铁与火的考验。

炮声隆隆,枪声轰鸣,喊杀声也不曾被压下和掩盖。徐州城下,提前展开了明清决战的序幕,或者说是预演。

徐州古称彭城,又名涿鹿,已有六千年文明史。彭城系少典时代的古城,彭城之称,源出有蟜氏。

昔者少典之君大丛娶有蟜氏之女安登,生炎帝。安登氏以“壴”为族徽,因称居地为“彭城”。

公元1352年,元右丞相脱脱亲率大军,镇压徐州李二起义,以百炮轰城,城尽毁,后建城于奎山脚下,改名为武安州。

明洪武年间废武安城,仍迁回故址重建徐州城。

城墙以砖石垒砌,周长九里余,城高及底宽均为二丈三,顶宽一丈一。

城门四开:东曰河清门,西曰通汴门,南曰迎恩门,北曰武宁门。城外环以护城河,深宽各三丈许。

明天启四年,黄河决堤,水深一丈三,城完全被淹,于是迁至城南二十里铺重建,这是徐州第二次迁城。

崇祯元年水退,城内淤积泥沙厚达一至五米,文物悉埋于积沙之中。

时兵备道唐焕于原址重建,是谓崇祯城,城规模及形制与地下洪武城雷同且相重合。城东门、北门沿袭旧称,西门易名为武安门,南门改称奎光门。

要说徐州既为名城,又为坚城,但却有一致命之处,与荆州一样,怕水淹。

但清廷也看出明廷的善政,明君的仁厚,以徐州城内百姓为质,决意坚守于此。这里距京畿之地尚远,战败后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转圜。

而明军攻破淮安,等于突破了江淮防线,这也逼得满清不得不采取最不愿意采取的战术,倚坚防御。

而从明军光复江南以来,主动权便一直握在手中,清廷既无力南下,又不肯舍弃北方,死战不可避免。

已经不能再退了,清廷也看得清楚。明军在战争中的损耗是有,但却是越战越强的状态。

淮安一战,清军损失数万,明军固然也有伤亡,但上万绿营俘虏转眼便成了明军一部,拿着清廷提供的武器装备,凶狠地杀了上来。

按照这样的趋势,清军是越打越少,明军反倒是越打越多。

何况,不断地被击退,对于清军的士气,对于北方的人心,甚至是蒙古诸部的态度,都是沉重的打击。

清廷必须在尚有余力的形势下,通过一场还不算是倾尽全力的大战,来彻底了解明军的实力,以便做出最后的判断。

在徐州的坚守不退,豁出四万人马的损失,清廷才能够权衡利弊。

战徐州,却不只依靠城墙,是清军所选择的战术。城外有数道壕沟,有宽有窄,有阻隔壕,有战壕,准备与明军先在地上展开厮杀争夺。

想法是很好的,倚城而战,既有退路,又能得到城墙上火力的支援。

对此,明军也没有二话,照样儿是掘壕迫近,炮火轰击,步兵冲锋,与清军展开战壕争夺。

其实,不管是战壕,还是城墙,都可以算是攻坚战的一种,明军早已演练过,并有相应的战术应对。

而战壕争夺基本上是短兵相接,肉搏近战,对于明军的火枪优势,有些难以发挥。

但同样的,八旗也舍弃了骑兵之利,两下算是互相扯平。当然,骑兵优势在与明军步兵战阵的交锋中,也确实没体现出多少。

只不过,参与近战肉搏的,已经是被俘的绿营,明军主要是提供火力掩护,这可能会让徐州的清军感到失望。

轰,轰,轰!炮弹不断地落在城墙上,爆闪出耀眼的亮光,迸射出激飞的弹片和团团火焰。

开花弹和爆燃弹的威力,使得城墙上的清军不断伤亡,火炮也不断被摧毁,敌我双方的炮战,也打得如火如荼,激烈异常。

啊——在清兵的惊叫声中,火药被迸射的火焰点燃,冒着嗞嗞的火花,引起了一片惊惶远离。

轰!城墙上火光升腾,升起了一大团黑烟,残肢断臂在黑烟中若隐若现,红夷大炮也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64章 战徐州

被掀翻,差点掉下城去。

一颗颗实心炮弹也从城上轰出,砸在城外的阵地和炮垒上,掀起大团大团的泥土。

明军的野战炮用的是新型火药,在射程上要超过清军。清军的火炮则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又弥补了不小的差距。

但从综合性上比较,比如炮弹的威力,轰击的精确,炮兵的素质,明军都占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喇门在重重的保护下,在城墙后小心地观察着战况。

这已经是明军兵至城下第五天的战斗,更准确地说,这是发起正式进攻的第二天。

明军看起来有着足够的耐心,掘壕迫近、填壕备攻、构筑炮垒,并没有莽撞且急迫地猛攻猛打。

可一旦开始进攻,就如雷霆落地,凶悍异常。城门楼已经在第一天便被轰塌两座,可谓是先声夺人。

今天的进攻更加猛烈,火炮更多,打得更准,不仅轰炸城上的火炮,还不断轰击城下阵地,支援着步兵的进攻。

刚刚割下辫子、换上明军服饰的归降绿营兵,全部换上了刀盾,杀入阵地,与清军在战壕内展开搏杀。

而在阵地前,明军已经构筑起了一条战壕胸墙,火枪兵据守于此,凭借线膛火枪的射程,与守卫阵地的清军展开对射。

炮战、枪战,再加上近战肉搏,明军有着非常完善的进攻体系,而清军却没有什么新意。

当然,如果是明军坚守,差不多也是这样。堑壕战嘛,就是拼火力,拼兵力,拼意志。

令喇门等清将感到震惊的还不只是这些,看着曾经被视为怯懦的绿营兵将,归降后却极为凶猛,在少量明军的率领下,已经突破了两道战壕。

“王八蛋,忘恩负义的混蛋。”喇门想到朝廷苦心筹措粮饷,却养出这么一群白眼狼,不禁想张口痛骂。

但身边就有绿营将领,喇门又生生把斥骂咽进了肚里。

没办法,既不可靠,却还得使用。否则,八旗又能有多少人马,哪里能够抵挡明军的数十万大军。

就是在这种既要用,又要防的矛盾状态下,不管是城内,还是城外,都有八旗将士在监督和弹压。

虽然这难免造成八旗将士的伤亡,但喇门却绝不敢让绿营单独作战,以防其哗变反叛。

“贼寇进攻虽猛,但也不是不能抵挡。”喇门观察着战场,分析着,判断着,认为凭明军的兵力,还不具备四面围攻的可能。

而徐州城也甚为坚固,四座城门都修有瓮城,又名瓮圈,想要攻下,相当困难。

这也是古代坚城的标志,因为城门是整个城防体系的重点,平时它是出入的通道,战争状态下,城门则是攻守双方的主要争夺目标。

所以,城门的坚固性是维系全城安危的关键,修建城门都以高大、坚固为标准。

而徐州各城门外都有瓮城,为了防御多与城门不直对,只是由于南门是正门,惟有它与瓮门在一条直线上,径直相对。

明军猛攻的正是南面,但在喇门看来,这点小问题,并不会影响徐州攻防的大局。

轰,轰!接连两炮都是实心炮弹,城垣上砖石飞溅,几名清兵伤亡倒地。

喇门眉头微皱,侍卫和陪在身旁的将领,已经连声提醒,要他下城躲避。

火力确实凶悍,喇门虽然力持镇定,却也是暗自咂舌。但为了鼓舞士气,却不肯下城。

城下喊杀声震天,明军在压制城头炮火的同时,不断地增加兵力,意图占领城外阵地,将守军赶进城内,以便全力攻打城墙。

“再派两营兵出城作战,由额必禄率领。”趁着炮声稍息,喇门大声下达着命令。

不仅要守住原有的阵地,连失去的战壕,他也要派兵夺回。与明军在城下反复争夺,消耗明军实力,正是坚守徐州的目的之一。

城下的战壕共有五道,也就相当于五道防线。战壕之间相距二十余米,且也有阶梯形的设计。

这是抄袭明军的战术,虽然不是一模一样。而利于战壕作战的武器,弓箭肯定不如火枪。

但八旗将士以骑射为根本,鸟铳多为绿营和汉军所装备。可为了督战,又不得不派出八旗兵将。

城外,李来亨和塔天宝等将领,立于一处土丘,用望远镜观察着战况,指挥着战斗。

“报,炮兵已做好准备,可以集火轰击城门。”通讯兵纵马而来,在土丘下躬身禀报。

塔天宝看了李来亨一眼,见他连望远镜都没有放下,便开口说道:“让他们等待命令。”

城门是清军进出的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64章 战徐州

通道,也是集火轰击,以杀伤清军的主要目标。或者,可以用炮火封锁,封堵住清军增援和撤退的通路。

在望远镜的视线中,李来亨看到了出城增援的清军,看到了城上火炮的稀疏,意识到了炮战已占上风。

“我看,可以增加兵力,并使用掷弹兵,全歼城外之敌了。”李来亨终于放下了望远镜,望向塔天宝,“同时,用火炮封锁城门。”

塔天宝点了点头,向传令兵交代着命令。

南阳大捷的消息,已经传了过来,还有加急送到的皇帝的书信。

尽管皇帝要他们继续稳扎稳打,但主战场迟迟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倒是南阳取得了突破,怎能不令他们心急。

但急归急,也只是尽量加快速度。清军坚守徐州,倒是让李来亨和塔天宝觉得是一个好机会。

攻城拔寨固然是大功,要是再加上全歼守军,就又是增光添彩。

况且,对于这种阵地攻防,明军除了战术,还有更加厉害的武器,那就是手掷的炸弹,又称手雷。

加了糖粉的火药,威力提升,能够使手雷减轻重量。延时拉发引线,又使得投掷的安全性大增。

尽管生产制造的数量不是很多,但对于一两次的攻坚作战,还是足够。

况且,手雷的威力也不需要多大,比麻雷子响,能够炸伤敌人便行。关键是这种武器的突然性和震慑性,足以使据守战壕的清军产生混乱和恐慌。

命令下达,塔天宝好象轻松了许多,望着远处的徐州城,眯了下眼睛,脸上还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老党和老马干得不错,不能说他们是争功,只能说鞑虏帮了忙。”塔天宝微笑着说道:“如果在淮安,鞑虏也是坚守城池,那大捷就是咱们的。”

李来亨对此只是笑了笑,似乎并不以为意,缓缓说道:“不管谁建大功,只要对北伐有利,能令万岁龙颜大悦,都是好的。”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万岁急送书信,也是怕咱们有争功急迫之心,才再加提醒。”

塔天宝轻轻颌首,说道:“咱们这一路,只管沿着运河打过去,是快是慢,还要看鞑虏的决心,倒由不得咱们。”

一路推过去,有城就攻,有敌就打,确实是简单而粗暴,且很难出错的战略战术。

也正如塔天宝所说,推进的速度是清军所决定。抵抗得强,便费时间;抵抗得弱,就能快速前进。

不管快慢,他们的任务就是碾碎所有的抵抗,一直向北,打到京畿,打到京城,打到山海关。

而徐州是不是决战,他们不知道,这取决于清廷是否有在北方倾尽全力的决心。

当然,他们也不必关心这个问题。复杂的问题简单处理,只要有着强大的实力,能够完成既定的计划,那就是胜利。

从这方面看来,徐州不过是他们将要光复的城池之一,并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能有所区别的,不过是能消灭多少敌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