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566章 皇帝是舵手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66章 皇帝是舵手

江山可以光复,可人死不能复生,在黄立看来,这就是不可逆的。

而已经付出了尸山血海的惨痛代价,重新矗立起来的大明帝国,就应该荡涤积弊,以崭新的躯体,崭新的希望,让世界所瞩目。

如果还是原来的制度,原来的模式,虽然看似能太平盛世,也不过是盛极而衰,还是会陷入周期循环。

怎么避免陷入王朝周期律,黄立的办法就是放权,逐渐形成责任内阁的治政模式。

而这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要通过几十年的时间,把大明帝国这艘船打造成不沉的航母,并操舵把向,使其航行在正确的历史发展大潮中。

所谓的正确历史,在他的理解中有很多,比如“落后就要挨打”,比如“守成即是不思进取”,比如“强国必霸”等等。

丛林法则不管多残酷,不管多么不符合泱泱大国的仁义,却是几百上千年来最为实际,也最为常见的竞争手段。

个人可以讲究仁义,国与国之间的争夺,武力则是最实际好用的手段。以仁治国,那是指的内部,而是对外。

当国战的焦点聚集于中原,集中在徐州时,黄立依然没有忘记对外的开疆拓土,为大明子民抢占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历朝历代的更迭,似乎都集中于土地和人口矛盾的积弊难返和集中爆发。提早谋划,提早解决,方能为大明奠定长久之基。”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目光要放长远,不能只局限于大明以往的疆域,不能只想着大明现在的人口……”

黄立沉吟了一下,目光却未移动,还投注在几位内阁大员的身上、脸上。

目前在海外开拓的军队,严格来说都是二线部队,连线膛火枪都没有装备。

当然,凭借数量不多的火炮,以及燧发滑膛枪,已经足以横扫海外诸国,打得土人落花流水。

而且,动用的人马并不多,对于国战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不仅不影响光复大业的进行,缴获的钱财物资,却能为北伐提供动力。

“诸位爱卿,你们的担心,朕岂能不知?但穷兵黜武,好战必亡,绝对不会发生在朕的身上。”

黄立露出了笑容,既是宽慰,也算是一种保证,或是承诺。

毛寿登躬身奏道:“开疆拓土,重树大明威仪,万岁宏图大志,又能量力为出,微臣钦服备至。”

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补充道:“微臣以为,若能不动兵戈,使诸国臣服,更显大明泱泱气度。”

四夷宾服嘛,还是老思想在作怪呀!

黄立并不苛责,要想和自己同心协力,接受自己的思维和理论,至少要下一代,或是再下一代。

象毛寿登等臣,他们肯定不知道近代南洋华侨的血泪史,不知道继西班牙人之后,还有荷兰人、英国佬、法国人,同样对华侨犯下滔天罪行。

黄立淡淡一笑,说道:“毛卿所言虽有道理,但却忽略了一点。西夷正在南洋侵略扩张,时间很紧迫。早行动,早占要地,先手之利,不可延误。”

毛寿登等人的目光并不长远,就象现在大多数人一样,并不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并并不知道占领南亚次大陆,便可以染指富得流油的中东。

国际形势,他们更是一知半解。不知道英国和荷兰要近百年的海上争霸战,不知道英国和法国也会兵戎相见。

在什么时候出兵最合适,如何利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这些,都是黄立不能完全放权的理由。

当然,在毛寿登等人看来,先全力打赢国战,再转向海外,更加的稳健。至于礼仪之邦、泱泱大明的脸面,他们也是要顾及一些。

但所谓的万国来朝,已经不在黄立的考虑之中。少来虚的,务求实际,这才是他禀持的宗旨。

内阁众臣并不是要集体反对皇帝,而是作为探讨。毕竟,海外的扩张对北伐有利,粮食物资对于战后重建,也是极为重要。

黄立作了解释说明之后,也不准备就此话题继续下去,便开口询问起其它政务。

随着明军的不断推进,光复后的地区要尽快稳定,尽快地恢复生产生活,这就离不开官吏的治理。

好在已经有了一年的准备,各项政策措施在江南也得到了实验和确定。政务学院和地方官府都应朝廷旨意,抽调出了有经验的官吏,前往光复区。

“现在看来,官吏还是够的。但光复北方之后,恐怕会出现短缺的情况。”洪育鳌微皱着眉头,恭谨地禀报道:“政务学院的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66章 皇帝是舵手

招生,目前也不得很多……”

秋季就是科举,按照读书人的传统观念,由此入仕才是正途。象政务学院出身,或是直接为官府所聘,都属于吏,而不是官。

黄立尽量混淆,或是要把官和吏的概念统一起来。但现在看来,真正实现还需要时间。

“去年光复江南的时候,也曾有过官吏短缺的情况。”黄立微微颌首,说道:“既然有些预料,总有解决的办法。”

洪育鳌躬身道:“微臣等正在商议,很快就能拟出新章程,呈请万岁御览。”

北方不比江南,江南文风盛,读书人多。北方不仅在读书人的数量上差很多,环境和条件也大不一样。

江南一年的时间,恢复重建的效果便非常显著。当然,也是因为海贸的巨大促进,以及一年两三熟的气候。

北方恐怕就需要两倍的时间,无论是人才,还是财力物力,都需要江南的大力支持和援助。

其实,并不是要老百姓有那么高的觉悟,要他们无私的奉献。只要他们耕种和生产,朝廷将用钱财购买,他们也是得利的一方。

比如去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土豆和地瓜,不仅缓解了光复区百姓的吃食,还能够运往辽东和胶东,提前铺开新作物的种植计划。

黄立转向张煌言,微笑着开口说道:“张爱卿,海贸还要大力发展,海外基地和港口的增加,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张煌言的视野要比其他阁臣更广阔一些,对于海贸也不算是陌生。而朝廷的赋税,目前主要还是依靠贸易,特别是海贸。

张煌言躬身奏道:“海贸商品的销售基本不成问题,只是数量略显不足。今年国内扩大了甘蔗和茶叶的种植面积,植桑养蚕也有大幅增长,海关税收预计将有很大的增加。”

“唯独棉花,还要看北方的种植面积,今年估计不会有太大的起色。从海外进口的棉花,倒是能够缓解一些需求。”

当时棉花的主要产地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江淮平原和江汉平原,已经光复的地域不多。

况且,光复区在第一年主要是保证军民的吃饭问题。虽然广西、云南也有少量种植,但并没有扩大面积。

从海外购买虽然可行,但路途较为遥远,象天竺,倒是世界上的主要棉花产地,可运输不便。

“北方嘛——”黄立苦笑了一声,说道:“今年恐怕不行,明年的种植面积也不乐观。”

今年光复北方,要稳定社会秩序,面临的困难还是吃饭。北方只有一季收成,那肯定要优先种植粮食。

“好在缅甸已经打通了出海口,能够就近从天竺采购。朕会给陈进才下旨,让他尽快建起船队,打通与天竺的商路。”

从仰光进入印度洋,前往南亚次大陆,黄立所要的可不仅仅是打通商路那么简单。

当然,现在还在侦察刺探和准备阶段,等到华夏光复,便能投入更多的力量。

“除此以外,还有缅甸、湄公省、登嘉府等地,也要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最多两三年,情况便会有根本性的改观。”

张煌言躬身称是,不复再奏。

涉及到工商和海外事务,皇帝比他们还要专业。他也不知道万岁怎么想出那么多的办法,只能归于曾经海外游历的见识和眼界。

又谈论了一些其它政务,君臣才结束了这场奏对。阁臣退下,殿内又安静下来。

层级制的管理,使黄立的工作变得简单轻松了许多。

除了军事,他投入大半精力外,其它工作只需要交代下去,听取汇报,监督进展,并不需要事必躬亲。

而在军事上,黄立也没有指手划脚地遥控指挥。只要各部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他并不认为还需要什么高明巧妙的策略。

所以,黄立把更多的精力更多地关注军工生产,督促后勤保障。兵精粮足,弹药不缺,这场国战就肯定能取得胜利。

特别是军工生产,黄立利用其专业知识,还在不断地提升着武器弹药的威力。硝化棉,便是经过研发,已经生产制造出来的新型炸药。

在威力上,硝化棉大概是黑火药的两到三倍,且没有黑烟产生,更加地适用于战场。

但实验室研制和工业化生产,还有着一道鸿沟。而且,硝化棉的燃爆速度太快,还需要进一步的化学处理,国战肯定是用不上了。

而黑火药的性能,基本上已经到了尽头,经过提纯的原料,最精确的配方,再加入糖粉作为氧化剂,还有颗粒化的加工。

相比于清军所使用的火药,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66章 皇帝是舵手

威力已经相差一倍。在黄立看来,已经足够打赢这场国战。

其实,如果只是实验室的制取,黄立连硝化甘油都能搞出来。但实际意义并不大,而且非常的危险。

想一想,历史上的鸦片战争时,还是用的黑火药,他也就不用太过着急。

同样,在分析出清军所用火药的配方,试验出威力后,这场国战的胜利也就没有了太大的变数。

“火绳—燧发—击锤火帽,滑膛—线膛。”黄立阅看着兵工厂呈送的报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前膛火枪终于发展到了极致,铜质火帽继成功研发后,已经进入到了大规模的试生产。

火绳枪的发火率为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燧发枪因为结构上的优势,点火率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击锤火帽枪则能达到惊人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而且,火帽枪的发射不再受到天气的影响。或者说,影响非常的小。把燧发枪改造成击锤火帽枪,也比较简单容易。

当然,今年大规模换装是不太现实的。但铜质火帽能够很快应用于炮弹,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

“前膛枪发展到极限,就是后膛枪了。先是击针式,再是金属弹壳;先是单发,再是连发……”

黄立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下了这些关键信息,但并不准备马上投入研发。

领先一步是天才,领先两步是疯子。只要保持步步领先,明军就能横扫诸强,打赢一场场战争。

而每一次研发,都能培养出一些人才,哪怕是一个两个,也都是宝贵的积累,令黄立感到欣慰。

没错,在科研上,黄立也不会亲历亲为。当然,他的适当指点会使研发工作事半功倍。

轻轻的脚步声响起,黄立才从自己的写写画画中抬起头。

女官孙婉躬身奏道:“万岁,该用午膳了。”

黄立这才发觉,专心工作的时间过得真快。轻轻点了点头,他把自己的本子收好,起身离去。

尽管他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了很多事情,但也有无力,或者说要屈从于传统的时候。

李云容诞下龙子,却还要坐月子。黄立有心改变,却担心由此落下病根。毕竟,他并不是大夫,所掌握的知识也不一定就正确。

所以,李云容还是按照传统进行护理,不能洗澡,连洗头好象都不行。这样的形象,这样的气味,李云容也觉得不宜与皇帝共处。

但李云容却听从了黄立的建议,母乳喂养。什么保持体形是小事,让孩子有免疫力,不生病,才是她最注重的。

而在古代,别说是宫中的妃嫔,就是大户人家,也要雇奶妈来喂养婴儿。

当然,作为母亲,孩子是她的心头肉。为了孩子的健康,付出多大的辛苦,有什么样的流言,她也是心甘情愿,且不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