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567章 加码辽东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67章 加码辽东

登州。

刘享的心情是愉悦的,脸上的笑容是不加掩饰的。在他的感觉中,天是蓝的,空气是清新的,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

“女儿肯定象瑶儿,既漂亮又可爱。”刘享想象着女儿的样子,又情不自禁地翘起了嘴角。

书信是刚刚送到的,母女平安,他的担心,一下子烟消云散。代之而起的便是掩不住的喜悦,以及浓浓的思念。

“比皇子小了半个多月,万岁没有大肆庆祝,父亲也甚是低调。嗯,等到全家团聚,孩子也有数月大,正好庆贺一番。”

刘享估算着时间,信马由缰,出了城,向城外的训练营地行去。

光复胶东,俘虏的绿营官兵便有近两万。有些绿营是驻防城镇维持治安,素质较差。但经过挑选和裁汰,也有一万多堪用之兵。

按照已经制定的章程,刘享派出军官,利用绿营手中原有的武器装备,组建了五营部队。

这五营部队是分配给各镇使用,也就是说,每镇都进行了扩编,兵力达到了一万五千左右。

有三营人马已经乘船前往金州,由李岳训练指挥,准备着在辽西登陆的作战。

“将军,听说枪枝弹药已经从崇明发船启航,很快就能运到登州。”营地门口,杨宁迎了上来,开口询问。

刘享微笑点头,说道:“没错,也就在这三五日吧!”

为绿营降兵准备的武器是燧发滑膛枪,是明军替换下来的装备,也是目前光复区二线警备队配备的武器。

虽然比线膛枪的威力小了很多,但比鸟铳却要强上不少。况且,都是配备了刺刀的,能近战能远程。

燧发火枪的训练也应该很快,比火绳枪的装填射击流程还要简便,绿营降兵应该能够很快掌握。

说到底,他们是临阵归降,在待遇上肯定不能和原来的明军相比。但有上升空间,有更好的军人优待政策,却是需要他们努力奋战,用实际表现来获得。

杨宁呵呵笑着,把刘享等人引至训练场,观看新兵的训练。

并不是所有的新兵都会装备燧发火枪,有三分之一会成为重甲长枪兵,野地作战时将顶在前面,抵挡鞑虏骑兵的冲击。

相对于黄立对鞑虏骑兵的谨慎,与八旗有过数次作战的前线将领,显然是更加的自信。

同样是骑射,同样是骑兵纵横,现在的鞑虏在骑术和武技上,已经远不如其祖辈那般凶悍,那般厉害。

最主要的便是精神意志上的变化,现在的鞑虏,多数已经没有了那种悍不畏死的勇气,没有了在血战厮杀中持久的战力。

之所以还要使用重甲长枪兵,而不是单靠刺刀阵,所求不过是一个稳字。而且,降兵就是降兵,这也是对他们的考验,称为赎罪也可以。

站在高高的指挥台上,刘享看着场上愈发卖力的降兵们,神情变得肃正而威严。

尽管心中还存着厌恶,但刘享已经能很好地掩饰情绪,不流于表面。

这些家伙杀之无益,可不管是作为劳力,还是前驱,都会大大减少明军的伤亡,为北伐出一分力。

“光复江南半壁,绿营还是出了力的。现在的将士中,就有很多绿营出身的官兵。自己的态度,对他们也会造成影响,尽管他们也是如此磨练出来的。”

刘享当然不知道历史上有“解放兵”、“俘虏兵”等称呼,甚至于在某个时期,这种成分的士兵竟然达到了军队的一半。

但从光复江南的过程中,黄立和将领们已经注意到了绿营的状况,并为此制定了细致的章程。

不同于历史上降者皆收的招降纳叛的古人策略,黄立的正义感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虽然不够完美。

有些绿营官兵,即便是反正,也会受到严惩。而严厉的惩处,也就只有砍头一种。

杀得最多的就是军官,并不担心因此而造成他们的拼死顽抗。因为,这样做将使他们站在绿营士兵的对立面,会成为士兵立功赎罪的机会。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或许不是很贴切,但道理基本上差不多。

鞑虏压迫绿营,绿营就在背后捅刀子;绿营军官威逼士兵,自然也免不了挨黑枪。

既然要浴火重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最后的胜利不仅仅是消灭鞑虏,更要树立起国家、民族,以及人性的正确价值观。

毕竟,这场国战并不是同民族间的内战。为满清卖命的,都可以冠以汉奸这个称呼。

很多铁杆汉奸,很多杀人屠夫,即便是进了坟墓,也将遭到清算。狠辣无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67章 加码辽东

情的手段,是为了以后少出卖国求荣的王八蛋。

刘荣焕大声呐喊着,表现出热情和勇武。作为绿营降兵,作为俘虏,他很珍惜自己的生命。

作为绿营中的小军官,刘荣焕比较幸运。一来是任职时间短,二来也没犯下什么罪恶。

而他的上司,一个参将,却因为下属的举报,而被明军砍下了首级。严惩的理由,则是这位参将杀了几个老百姓,抢了两个民女作小妾。

举报者自然是戴罪立功,原职任用,人五人六地指挥着上千人马。当然,真正的指挥权在那些中下级军官手中,全是原班的明军。

汗珠从额头上不断滴落,刘荣焕和其他的俘虏兵也不敢伸手去擦,甚至不愿去擦。这不显得他们更加卖力,更有士气嘛!

“山东绿营出身的,连带他们的家眷,战后都将迁往辽东安家落户。”刘享转开目光,对杨宁说道:“这是万岁的意思。”

杨宁愣了一下,说道:“南方的将士还将抽调回去,是这样吧?”

“应该是自愿吧!”刘享也不是太确定,说道:“毕竟要适应辽东的气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仅是山东绿营的俘虏们将成为开发辽东的军民,山东百姓也将是主要的移民群体。

山东是最近便的,河北、河南,则要远一些,官府为之的花费也会很大。

但总体上,北方百姓填充辽东,是已经确定的大略方针。

在黄立的计划中,辽东将在三年至五年后,不仅要自给自足,还能反哺中原。

杨宁想了想,说道:“在山东招募兵员,朝廷能不能同意?将军已经向大都督府提出此议,应该很快会有答复吧?”

刘享淡淡一笑,说道:“恐怕不会同意。招兵就要粮饷,朝廷财政也不宽裕。况且,战事未息,肯定还会有大批的绿营俘虏。”

这个分析很有道理,俘虏是暂时不发军饷的,战斗是他们的自赎。山东要恢复重建,也需要劳力。

即便如此,目前胶东和辽东的明军,在兵力上也已经满足了大战的需求。

只要东路大军突破徐州,打到临清或德州,青州的清军便要向京畿回防,刘享所部便能全力杀入辽东,只需留下少量的维护治安的力量。

这就是七八万的兵力,相当雄厚,仓惶出关的鞑虏肯定不是对手。

“另外,大都督府已经确定,再调一个骑兵团加入辽东作战。”刘享的笑容更盛了一些,“应该是赵云赵将军所部。”

明军现在有五个骑兵团,分别由祁三升、马宝、王辅臣、王屏藩和赵云率领。

其中祁三升在西路,马宝在中路,王屏藩在胶东,王辅臣和赵云在东路。现在,皇帝决意在辽东加码,从东路再调骑兵。

杨宁摸着颌下胡须,思索着说道:“难道辽东作战又有新的计划?在辽西切断关内鞑虏退路,两个骑兵团或许能够趁虚直捣辽沈?”

刘享点了点头,说道:“即便不能直捣辽沈,也会牵制住辽东清军,使辽西的作战避免被前后夹击。”

“还是直捣辽沈的好。”杨宁嘿嘿笑了起来,说道:“七八万兵力,足以抵挡鞑虏的夹击。”

刘享笑着点头,说道:“这就要看鞑虏如何动作啦!嗯,等到骑兵团到达辽东,不管东路打得怎么样,在辽东展开军事行动,时机都已经成熟。”

清廷想在徐州抵挡住明军的北进之势,明军也在利用这段时间调整布署。

在辽西登陆作战,最关键的是保证粮弹的供给。南洋、北洋两大水师,基本上都汇聚于渤海,在崇明、青岛、登州、旅顺、觉华来往运输。

除了水师,还有大量的商船,航行在南海、长江、黄海,运送着海量的物资,为国战作着自己的贡献。

不是无私的奉献,朝廷的激赏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北方的商路,北方沿海的城镇和港口,对于商人来说,又是一次发达的机会。

而对于参战辽东的明军来说,趁着北方清军将退未退的时候发动,却也正是很好的时机。

特别是有了两团骑兵,再加入补充进去的枪骑兵,完全可以趁着辽东清军前往辽西解围之际,直扑辽沈,操其老巢。

刘享的心情比较急迫,希望在辽东大战,由此改变全局。

但皇帝似乎还是比较稳健,更希望在攻下徐州之后。

自然,这两套作战计划也各有利弊。

行动得早,在胶东就要留兵防守,防备青州的清军来袭;进击得晚,时机可能差一些,但却可以全军发动,没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67章 加码辽东

有后顾之忧。

可不管早晚,黄立都没有把李岳和刘享的指挥权限制死。只是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由他们自己商议决定。

当然,皇帝的意思,没有人敢不尊重,不当回事。

李岳和刘享所要做出的决定,虽然不会太过偏离,但也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尽量采取一条中间的路线。

而所谓的最佳时机,也不是那么的绝对。在刘享看来,也不过是战果的大小而已,无关最后的胜利。

“不管怎样,今年肯定能结束国战。就算还有鞑虏残余,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就象当年的北元,窜逃远方了。”

刘享移开目光,嘴角又情不自禁地微翘起来,想着到那时候,女儿应该学会喊“爹”了吧?

…………………

旅顺。

辽东的春天尽管要来得晚一些,但冰雪已经消融,露出了肥沃的黑土地,空气里也满是潮湿的土地的气息。

李岳的视线中,原野中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绿色。真是顽强的生命,经历了寒冬,又迫不及待地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将军。”军中文书走进屋内,呈上统计文件,又躬身退下。

李岳伸手将窗子关上,春天的气温还有点凉,但已经没有冬季的寒冷,清冷的空气令人头脑清醒。

走回桌前,他阅看着文件。这是又一批运到的粮弹物资,除了需要转运觉华的份额外,还有要留在金州的,这需要他的调度。

觉华岛已经有一镇人马,粮弹物资也在迅速囤积,离一场大战的需求也相差不远了。

北方打得激烈,辽东却显得甚为平静。清军对于明军占据觉华岛,反应并不激烈,也没法激烈,没有水师,只能望岛兴叹。

根据情报,宁远的清军增兵到了一万。这对于清廷来说,在未确定大撤退之前,已经接近极限。

辽沈地区的鞑虏增加到了三万多,还不断有满人在返回辽东。如此种种,都预示着光复北方只是时间问题,连鞑虏都信心不足。

“两个骑兵团在金州或复州待机而动,再留一镇步兵,足以保证金州不失。辽沈清军若是急援辽西,骑兵便能够迅速出击。至少,能够牵制住清军。”

李岳并不把直捣辽沈或牵制清军作为主要目标,他还构思了一个策略,那就是针对辽沈鞑虏派往辽西的援兵。

如何行动,还要看鞑虏如何应对,如何调派兵力。三万鞑虏,既要守辽沈,又要援救辽西,在兵力上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李岳思虑半晌,提笔在手,确定了调运觉华岛的物资份额。

现在的金州,虽然已经建立起官府,政务由辽南府管理。但属于半军管,李岳这个坐镇将军,还有很大的权力。

而春耕马上就要开始,光是金州那点百姓,肯定种不了太多的田地。知府已经请求驻军帮助,李岳也答应进行军屯。

这是从长远考虑,辽东战事可能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能够缓解粮食物资的外来供应,自然是最好。

特别是骑兵,将越来越多,光是喂养战马,就是很大的消耗。